我的环境我参与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参与性墙面布置

我的环境我参与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苑幼儿园 赵 越

每一年开学之初,是幼儿园老师最忙碌的时节。相信当询问老师,布置幼儿园环境是谁的任务?大家都会回答当然是我们老师啦!每一个加班加点,每一次绞尽脑汁的找素材、找材料,甚至有时拉上了我们的好闺蜜、家人一起来加班,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布置的重视,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来教师对于环境怎么布置理解的表面化。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关于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的问题。

幼儿 环境创设 参与性

需要指出的是,当教师为环境布置加班加点时,她们很可能走入了两个误区。

其一,忽视了环境布置的循序渐进。环境的创设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工程,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慢慢积累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而不是靠“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赶出来的环境会非常的美观,花费了教师超大的人力物力,放置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游戏材料,可是在实践中却看到,有些材料孩子压根不会去玩,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有些材料孩子们压根就不知道怎么玩。还有些教室甚至一学年不变,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简单重复的玩同一种操作材料,而没有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丰富或者调整环境。

其二,忽视了环境布置的幼儿参与性。蒙台梭利女士非常鼓励和提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但是,往往很多教师只看到了“有准备”三个字,认为环境就是教师为幼儿提前准备的,单向的由教师指向幼儿,却忽视了环境是一个师幼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域,从而忽视了幼儿的参与性。一方面幼儿园环境服务的对象是幼儿,他们是一群有着自己的年龄特点、认知和需要的人,环境的布置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任务。另一方面,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亦是幼儿发挥其能动性的学习的过程,做中学做中教,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我曾经读过一篇应彩云老师的博客文章,叫做《墙面环境这点事》,他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幼儿园的墙面不仅具有展示作用,还具有资料库和操作的功能:不仅能美化环境,还是孩子学习的另一个“阵地”。

我们怎样才能将前面的这点事变成孩子“学习”的事呢?曾经,我和全班29个孩子,面对一面5米×3米的白墙,用了15分钟共同策划,用了30分钟分小组制作,展示的结果令同时惊叹。在接下来的 几天里,孩子们任然意犹未尽,不时地在这面墙上添“鲜花”、堆“小草”、挖“池塘”、养“鸭子”和“甲虫”……墙面在孩子们的手里日渐丰富且童趣盎然。

这时,墙面环境这点事,成了孩子手中忙着、心里想着的趣事。

这时,墙面环境这点事,也便成了教师既用心又省力的好事。

读完文章,我以为要让幼儿做到以下四个参与。

一、参与规划我的环境

新学期开学,随着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的变化以及本学期活动主题的变化,班级的环境都要重新规划和调整。对于刚入小班年的幼儿,他们还没有在幼儿园玩游戏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更多的来自于他的家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设置多个娃娃家满足不同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的需要,在此阶段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占主导,依据幼儿经验和发展阶段特点合理设置游戏目标,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在幼儿园玩游戏的经验,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日趋丰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我们的班级需要哪些区域?区域要设在哪里?每个区有怎样的规则等等,也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内心的规划想法,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的规划中去,再集中讨论删选出可行方案,让幼儿体验参与规划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二、参与搜集我的材料

幼儿园创设环境中提倡经济性原则,很多教师苦于自己想法因为缺乏材料的支持而无法付诸实践,很多教师甚至会自掏腰包购买材料,但个人的财力和物力毕竟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教师大费周章买到的材料和玩具,幼儿并不买账。环境的创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幼儿、家长这三者之间三位一体,大家的共同参与有助于避免材料缺乏和不足。搜集材料的过程既是家园互动的过程,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材料搜集中,有意识的把自己家中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变成孩子们的“宝物”;同时也是对孩子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这样的再利用的环保意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看着自己的材料带到幼儿园,被用于环境创设中,孩子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三、参与投放我的材料

收集来的材料如何归类、如何投放、如何使用等问题,教师都可以跟幼儿一起商量。这样就可以避免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投放的材料幼儿不感兴趣;二是教师投放的材料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有些材料,投放时间久了,玩法单一,对孩子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有些材料对孩子来说挑战难度太大,玩了一次两次受到挫败感后就不想玩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与幼儿讨论下他们喜欢玩什么材料,不喜欢玩什么,即时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后作出调整策略。建议教师每周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们共同商量,看是否需要调整某些区域材料。

四、参与布置我的环境

许多时候,老师加班加点布置的环境对幼儿来说却是陌生的。忙碌的加班,第二天有时会听到幼儿问老师“这个是什么?”“这个怎么玩?”“这个怎么移到这里来了?”相信老师创设环境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是,这种“自私”的布置环境的做法带给幼儿的却是“陌生”与不安全感,教师布置的环境缺少了幼儿的参与后,琳琅满目的材料呈放就成了摆设。环境的布置同样需要幼儿的参与,拿娃娃家来说,从材料上,娃娃家需要哪些材料,现有的娃娃家中还需要增添哪些常用的东西,打算怎么摆放材料的位置等;从墙面环境上来说,娃娃家的门怎么做?要怎么装饰?教师可以拿出来与幼儿一起讨论,让其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有无限多的创意和想法,100个孩子就有100种表现方式,给孩子一个参与的机会共筑班级环境,相信这样的环境更让人沉醉,因为环境中处处会散发着童趣的光芒。

猜你喜欢
参与性墙面布置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开关的美丽衣裳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