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感性与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感性段落初中语文

探析感性与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学 高艳芳

语文是一门注重情感体验,倡导个性的学科,它面对的是鲜活生动的语言文字,感性与个性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证明,感性与个性教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感性与个性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初中语文 感性 个性 应用

语文是一门将听、说、读、写、编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的构造能力等的重要学科,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是据相关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仍呈现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积极性不强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做到将语文课堂教学良好地传授给学生是目前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性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特色,过于呆板,没有从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环境无法吸引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其根本原因上进行探析,并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下面笔者将以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为阐述的对象,分析感性与个性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重要意义。

一、感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从其字面上可以分为“语”“文”,“语”指的是自己或他人的言语、言论,而“文”指的是文字,书面的言论,将两者进行融合则意为欣赏别人的言论艺术、书面艺术——话语艺术,而他人的语言艺术以及书面艺术大多数充满人们的感性色彩。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是一种具有理性思维的感性动物,感性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行为均具有极大地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这其中的相关联系,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性成分暴露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以《木兰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相关的音乐材料,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在音乐背景的氛围塑造下进行朗读,初步感受战场的气氛、木兰的善良品质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欣赏诗中重叠词的魅力,例如“唧唧复唧唧”,接着以段落的形式逐步分析诗中讲述的故事,例如第一段落通过描述木兰的生活状态讲述木兰的心事,第二段落至第七段落讲述的是木兰的儿女情怀,第四至第五段落讲述的是战场上的英雄气概;然后欣赏诗中句式、字数中对偶、排比、互文等手法的感染力;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挖掘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或段落,再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归纳,进而培养学生通过感性的教学模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心态基础。

二、个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个性教学主要指的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等为基础进行施教,将课堂教学的舞台教给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然而促使个性教学形成以及施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以及氛围的创建,教师可以基于自身的个人魅力,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进行,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仅依靠教师苍白的语言表达、单一的教科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可以先从教师本身出发,加强教师对语文的感悟,提升教师本身的语文教学水平,进而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例如抓住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连接的特殊阶段性特征——好奇心强、探索心强、动手信心佳等,从而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氛围、教学情景,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

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该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从而穿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最后赤身裸体的在大街上游行的丑剧,揭示皇帝等上层阶级的丑陋、虚伪的本质,嘉奖儿童天真无邪的心态。教师可以先简单的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的大致结构、发展以及这个故事中暗含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一故事进行改编或演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创新,以多种变现形式进行塑造,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最后讨论学生的创作以及总结故事的本意。通过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演绎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了解故事的陈述魅力;教师还可以在展开教学活动前,通过网络找寻相关的小视频,然后在课上予以学生观看,通过小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中的故事发展以及暗含的意义。将课堂教学的时间以及主体地位完全交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对课文知识进行探究以及挖掘,从而不仅开创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新认识,而且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以及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结 语】

语文不是简单的术语诠释,不是纯粹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悟、精神上的润泽,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体验,是一个深刻的情感经历,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进而走进语文,走进文本。感性与个性教学融进语文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教学中暗含的特质与学习者本身的特征达到契合的状态呈现,可以促使教师将被动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主动的探究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行为,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以及技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特殊阶段的初中语文而言,更是具有不可言喻的意义。

【1】吴培培.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7)

【2】周益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语文学刊,2015(21)

【3】王文娟.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4(09)

猜你喜欢
感性段落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短文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