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见太阳
——高中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词做题答题

拨开迷雾见太阳
——高中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南宫中学(东校区) 马春景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19分。高中生对文言文普遍有畏难情绪,认为高考文言文文本难理解,题目不好做。在当前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对于文言文阅读更是应该提高重视度,其实,只要对文言文阅读稍作一些研究,就会发现,历年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鉴于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命题专家在选文上一般不会太难,而通过分析历年高考及模拟试卷中的的文言文,大致可以确定这些选文往往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及《资治通鉴》中的名篇;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我们都知道,要答好文言文的题目,就一定要首先读懂文言文,问题是,如何才能既快速又准确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要画出重点信息。阅读文本时,心中要先弄明白几个问题:比如:传主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当我们带着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画出来。

做题时,要根据题型特点把握答题技巧,遵循答题规律,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比如:

一、【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运用字形分析法,对词义进行辨明。用结构对称的方法对照解释前后词。用字音相同的特点推测通假字。用成语的古义性推导词义。还可以将该词带回原文,根据语境,进行推断。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实在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特别提醒:实词理解题有时候不在于你是否积累过该实词的义项,而主要在于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二、【古文断句题】

答题技巧:通读全句,从特殊标志词(句首标志词和句尾标志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入手。如句首标志词:发语词、叹词、时间词、谦辞、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词等,句尾标志词:语气词、复音虚词、对话标志词等。对于一些常见的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更要牢记句式的特点。

三、【文化常识题】

答题技巧:古代文化常识是今年新课标卷新增的一个题型,考查到的知识面相当广,对于这些庞杂的古代文化常识,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系统又细致的整理,一点点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提升做题的水平。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一是姓名和称谓,二是官职和科举,三是地理常识,四是宗法礼俗,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七是古代音乐,八是古籍注释体例。

以礼义制度为例,在古代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其中凶礼中,对“死”也有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薨,太后、公卿王侯之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又如“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再如关于祭品的称呼,“太牢”为猪、牛、羊三种祭品,“少牢”为猪、羊各一头等等。

四、【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准区间,认真核对。牢住:题目从文章中来,答题就要从分析题目与文章的的对应关系出发。要强调“题文对应”,错误的类型主要是顺序的颠倒、人物性格及事件的陈述、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地名错位等。

例如:新课标卷Ⅰ第6题 C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解题时,找到原文的对应区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可知,选项“杀二宦官”,是犯了混淆人物的错误。

特别提醒:一些考生解答内容归纳题时,往往抛开原文,就题答题,不顾语境,往往出错。这种教训是应该吸取的。

五、【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回语境,熟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翻译时,要有采分意识,即找准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翻译,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及倒装现象。对于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语境暗示。实在不会翻译的字词,就要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合理推导。

翻译时,有一些赋分点需要我们格外重视,比如:

1.实词(含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词等)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等)。

3.句间关系(转折并列因果等复句关系)和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例如:2016年新课标卷Ⅰ的文言文翻译题: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锡”“ 虔”“安”“从容”“ 救正”“ 持禄”“固宠”,其次要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处之安乎”应调整为“能安然处之吗”,最后,用直译的方式准确译出。

注意,翻译句子原则上要求直译,要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忠实于原文,原则上不允许意译。

高中文言文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可能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在平时的训练中,如能不断积累文言实词,做题时再加上胆大,心细,其实也并不可怕。倘若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也不必着急,不如暂时放一放,先往下读,也许结合下文的意思就能恍然大悟,也可以到题目中去寻找答案,记住:只要不影响做题就不必钻牛角尖,非得弄懂全文的意思,因为在考试中我们要的是分数!

猜你喜欢
实词做题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邀你来答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