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意象新课标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河北省武安市郭二庄煤矿子弟学校 史莉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向着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研讨和分析,力求提出新的措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新课标 小学语文 作文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和写作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语言分析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从“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1.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即从反应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的方面进行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实践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学生依赖电子产品进行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影响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也有不利的影响。而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从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的层面进行学生特定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对语言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因此,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思想的精确性,形成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无障碍环境。

1.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步骤是对他人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对文章中表达出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确定情感的表达层面后对文章中深化这种情感体验的语言表达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和摹写,使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写作成果中表现出来。因此,对文章中的表达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是写作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一教学内容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侧面对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内涵理解能力进行提高,使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有意识地对文章中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学习。

1.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通常要求学生在创作文章时有一定的思维连贯性和语言流畅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保持思维的畅通,对事物的描写流畅而符合逻辑思维习惯。通常人们的认知习惯中将时间和空间顺序作为逻辑思维顺序的基础层面,在阅读文章时潜意识也要从这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对符合逻辑顺序的文章有更高程度的认可。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也会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的写作顺序和表达内容符合正常的认识和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在写作中自觉养成的逻辑思维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事物的思考更加深入和流畅,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措施应用

2.1 联系生活实际,广开写作思路

小学语文写作以记叙文文体为主,因此要求学生的表达具有真情实感,对文章中表达出的情绪和自我认知有实际的体验,并对文章的表达和描写有细致的分析。但小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会出现没有话题可以作为写作内容的现象,对给定的写作题目难以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对日常生活中的情节和故事进行记录,并将当时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形成写作的素材,为写作活动提供经验和积累。同时,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将给定题目下的写作范围进一步加深拓宽,使文章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提升学生写作的新意和创意,增加学生写作时可用素材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

2.2 从细节着手,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过程不仅是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进行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写作不仅局限在创作文章的过程中,也存在于日常的阅读和生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强调,使学生意识到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并认真观察生活种的细节事物,通过丰富的表达形式进行表现,提升写作的新意和创意。同时,对优秀作品的借鉴和参考也是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过程,在学生的阅读过程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章中的优秀词句,并进行参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2.3 积累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表达真挚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要从文章的表达技巧出发,赏析文章中出现的优秀词句,并对点睛的词句进行深化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写作的语句进行修饰,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易于被他人理解和接受,实现表达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对各种技巧的记忆,并分析使用表达技巧的益处,使学生自觉学习、模仿表达技巧的使用,提升文章的灵活性和可理解性。常用的修饰技巧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教师要对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方法。

2.4 勤于动手,锻炼写作能力

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时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虽然已经选定了写作的方向和写作的内容,但对特定的场景和情感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进行表达,或因为生疏而出现语言的不连贯、不顺畅和思路上的堵塞。因此,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时常写作、勤于写作的习惯。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适当添加一些写作表达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某一时间进行情感体验,并写下由此得出的感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讨论,或布置学生定期写一篇日记或周记,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记录,并写出当时的情感体验和日后的反思,为写作积累素材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 语】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生活实践和培养学生兴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这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作文教学措施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提供思考和借鉴。

【1】张丽红.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J】.关爱明天,2015(8)

【2】刘长生.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0)

【3】叶庆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11)

【教学设想】

对高三学生来说,最的怕是在考场上文章毫不出彩。究其原因,是文章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毫无亮点,不要说闪亮的“星星” ,就连“萤火虫”也没有,无法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新材料作文之意象设置的作文指导课,旨在让学生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学习,在文中打造切合立意的意象,作为给文章增分的亮点。

【教学目标】学会在作文中设置切合文意的意象。

【教学重点、难点】在作文中设置切合文意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古代最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你会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显然,梁山伯爱祝英台。那么那个男二马文才爱祝英台吗?当然也是爱的。如此说来,梁山伯和马文才对于祝英台的感情一样的喽?因为我们用了同一个字——爱。显然你要反驳我,你会说一个是深爱,一个是稍微有点爱,这种表述真的好吗?想想古人是如何描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的? 是蝴蝶,一对翩翩飞舞,无拘无束,生死相随的蝴蝶。看,这就叫“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

有时候,语言不能表达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意象来传达,这种传达要比语言丰富得多。其实我们从小读唐诗宋词,对于“意象”不可谓不熟悉。我想这也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了一些启示,可以把意象加入到文中,作为文章的一个亮点。

(二)回顾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朽叶的栀子花》和《晚晴里智慧的灵蝶》,从中选择一篇就“意象设置”这一角度点评(文章略)

学生1:朽叶的栀子花,虽叶子有些枯萎,但仍保持花瓣柔软与芬芳,正如文中卖锅贴的女人,虽失去年轻美貌但内心依然充满朝气,对生活充满热爱。以花喻人,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同时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烘托了人物形象。

学生2:文章以灵蝶喻木心先生,灵蝶的特征与木心的精神品质相契合:蝴蝶的翩翩起舞、无拘无束对应木心的笔耕不辍自得其乐;蝴蝶的折翼断翅、依旧飞翔对应木心经历风雨,不屈不挠。灵蝶是文章的线索,又使人物更传神,文章更有诗意。

学生3:灵蝶之轻盈舞动象征着木心先生对世界的智慧回应,如灵蝶般自由超脱,是木心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本文的主旨。

学生4:读毕全文,木心老人仿佛一只灵蝶款款飞来,停留眼前。

教师总结:通过点评,我们知道了意象设置的好处,有对人物形象的衬托、有对全文内容的串联、有对文章主旨的暗示等。然而,若是我们选择不恰当的意象,例如把朽叶的栀子花换成是娇艳盛开的玫瑰、即刻凋零的昙花这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添加哪些意象呢?什么样的意象才算是最优意象?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意象新课标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意象、形神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