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相拥是师生对话的第一法则

2017-03-23 22:33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心灵师生精神

徐 冲

【观点】

心灵相拥是师生对话的第一法则

徐 冲

对话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形式。要实现师生间顺畅地对话,师生间的心灵相拥是第一法则。教师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的获得,要以与学生精神的交往、情感的相依、心灵的相拥为前提。

师生;对话;心灵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这里所说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沟通的途径有多种,对话则是师生沟通的主要形式。就教育教学而言,师生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从这一意义上说,要使师生间的沟通顺畅,要实现师生对话的“无障碍”,首先必须实现师生间精神的相遇,心灵的相拥。

据此,为师者首先要打通与学生对话的情感通道。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对话是必须以情感相通作为基础的,我们不能希冀一个人向他情感上所不能接受的人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可是由于固有的授受关系,师生间的情感通道常常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开启师生情感通道的任务。开启情感通道的工具是理解、尊重和宽容。要理解学生就要试着走进学生的心里,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兴趣爱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以求得与学生心理的和谐共振;要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以满足学生作为“人”的各种合理需求,特别是人格的自尊、精神的自信、学习的自主、生活的自立、言行的自律等;要宽容学生就是要善于接纳学生跟自己相左的意见、相悖的做法,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即使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是错的,也要让他们有说话的权利、辩解的机会。如此,师生才能在情感的通道上相遇,在心灵的柔软处相容,师生间的对话才能畅通无阻。

其次,教师言语必须要能够传递情感的密码。不能把师生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声音传递或文字交流,它应该是各自向对方的内心敞开,应该是心灵相拥的舞蹈,是心语畅谈的艺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艺术源于教师语言的感召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语言的感召力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的心灵“烛照”深刻而久远,它应该是教师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治学精神、渊博学识、工作态度、拳拳爱心的综合体现。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时的倾听者和欣赏者——教师在表达自己想法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语气要亲切委婉,要透露出“可以商量”的信息,让学生敢于表达与老师不同的想法。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在于有情、有理、有味——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要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和洋溢情感的话语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温暖;闪烁理性光辉的言说,是教育者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标志之一,鞭辟入里的分析、振聋发聩的提醒、充满哲理的演讲会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教师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意味深长的话语能给学生如坐春风的惬意和轻松,又有绕梁三日的回味和品咂。

总之,无论是打通师生对话的情感通道,还是锤炼与学生的对话艺术,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师生的心灵相拥而舞,则是顺畅的成功的师生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发展的尊严、独特存在的价值、精神相遇的愉悦、心灵成长的幸福。

G451.6

A

1005-6009(2017)47-0013-01

徐冲,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江苏南通,226300)副主任,高级教师,南通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心灵师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拿出精神
唤醒心灵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