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空间 互助成长
——家庭游学活动实践探索

2017-03-23 22:33高召琴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游学家庭

高召琴

互换空间 互助成长
——家庭游学活动实践探索

高召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班主任通过在家庭之间引进“游学”机制,让学生互相交换成长的空间,在交换的空间里发挥孩子和家长的作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通过学生间和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互换空间;活动教学;体验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各有高下。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成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开展了“互换空间,体验生活”的家庭游学活动实践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家庭游学来改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教育和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这个活动主要是基于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所谓“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制约,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非同一般。交换空间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学生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而每一个家庭在接受一个新成员时,也能实现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家庭游学活动的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体适应能力,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笔者在六(2)班举行了“互换空间,体验生活”的家庭游学活动。活动开始前,学生自主报名选择意向的交换家庭,在征求家长的意见后,交换学生周末到各自交换的家庭体验生活。我们家庭游学的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时间:2016-03-01至2016-03-15

活动地点:参加结对的学生的家

活动班级:XXXX小学六(2)班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2.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

3.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进步。

该书是作者是詹姆斯G.马奇和蒂里·韦尔,其中马奇堪称组织学习理论的先驱、新制度经济学的倡导者、垃圾筒学习型组织模型的缔造者、权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管理决策学派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的管理大师”。企业和组织运行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是基础而平凡的,而马奇倡导的领导观,强调的是关注组织运行的平凡式领导,并帮助社会定义那些对社会有用、使民众满意的领导者的角色。

(二)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方案并上报学校批准;

2.发放“告家长书”;

3.学生和家长共同策划交换空间的活动内容;

4.召开班会课进行活动动员和交换结对。

(三)活动内容安排

1.利用两个周末让结对的学生互相交换空间,体验生活;

2.交换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特长。

(四)成果展示

1.写一篇活动日记并配上活动内容的照片;

2.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一篇500字的活动感想。

经过两周的实践,我发现,学生最初选择的交换对象都是平时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兴趣相投,这样的互换并没能产生预想的教育效果。经过观察、思考和学生访谈后,我决定调整活动内容。首先,我改变交换对象自由组合的形式,采用差异配对的方法;其次,我把活动目标调整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不同性格、习惯的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再次,在活动准备阶段,我对互换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习习惯好和学习习惯差的分为一组;最后,在活动内容安排上,我要求家长保障学生安全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同时,要努力帮助交换对象改正一个缺点。

经过新一轮实践,家庭游学的教育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但是因为游学活动的对象都是城市家庭的孩子,游学陌生理论产生的效果不够明显,于是我又对游学活动方案做了一些调整。我主动联系了一所离城区不远的乡村小学,并与他们学校的一个六年级班级结成友好班级,让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互相交换空间,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定期写信或者电话交流。这样的游学活动,使游学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了深化。

二、家庭游学活动的效果

1.和谐了亲子关系。变换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并能锻炼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天仪的妈妈是个很随和的人,这大大消除了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而且我发现天仪一家很亲密,他们有事会一起商量,干活也是全家一起。在这个新家庭里,我就想表现得更好,不任性、不拖拉、有礼貌。”这是小季写在活动体会中的话。在小季的体验结束后,我接到小季妈妈的电话,她激动地对我说:“昨天,小季交换回家后,我正在打扫卫生,她突然走上前来,亲了我一下,对我说‘妈妈辛苦了,我帮你吧’。孩子之前从来没有对我这么亲密过,我实在是太感动了,我没想到交换生活居然让孩子体会到了我一直以来的辛苦付出。”

“交换空间,体验生活”活动为家庭教育输送了“新鲜空气”。将学生推向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在陌生的新关系架构中,不管是学生还是父母,都要重新学习怎样与对方相处。

2.完善了学生的人格。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学生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可以弥补其性格上的缺陷,完善学生的人格。“小琪是个习惯非常好的孩子,做事有条理、讲卫生、懂礼貌。相信不用我多说,我们家小乐已经自惭形秽啦!从小琪身上,我感觉到我对小乐教育上的不足。当然,小乐也有表现突出的地方,如他比较谦让,当早餐只有一个鸡腿的时候,他会主动留给小琪。两个孩子互相看、互相学,其乐融融!”这是小乐的家长在活动感悟中说的话。

3.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人在新的环境中总是希望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很多学生在进入新的家庭后,会尽力将自己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并且两个学生也会互相学习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得到增强。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星期六的晚上,我到了我的结伴对象小昊家,他们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开心不已。小昊的卧室非常整洁,他自己会主动整理,这点让我深受教育。我想以后也要向他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改变了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俗话说:独木难烧,独子难养。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也从对方家庭和孩子这面镜子之中,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下面是家长们在活动后写下的感悟:“这次活动给我提供了发现孩子优点的一个新的角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试着发现孩子身上一些曾经被忽略的优点。”

三、对家庭游学活动的反思

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学生的变化:他们变得独立了、能够主动分担家务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懂得与人友善相处了,甚至有的学生性格更开朗了……此次交换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家庭游学活动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交换的时间短,只有两天时间,学生适应环境和相互学习的时间不够充裕;交换家庭往往会精心准备,只展示家庭好的一面,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空间;城乡差异比较大,农村学生游学后是否会产生自卑心理?城市学生是否会产生优越感?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G625.1

A

1005-6009(2017)47-0041-02

高召琴,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教师,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游学家庭
成长
立正!新兵们
家庭“煮”夫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恋练有词
生活中的“万”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