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与“每月一事”德育课程建构

2017-03-23 22:33潘晓云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一事家校行为习惯

潘晓云

家校共育与“每月一事”德育课程建构

潘晓云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还需要家长的支持。而家长参与是“每月一事”课程实施和开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主题阅读”“好习惯银行”与“每月一事”的主题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不同年级的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经过六年的巩固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家校共育;每月一事;德育课程

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育人,还在于“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那究竟什么是有用的东西?答案就是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不仅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形成的,更多时候是在家里形成的,这些习惯往往都是伴随点滴的小事逐渐形成的,如从微笑开始、从问候开始、从学习开始、从放学开始,一切源于起点,又终于起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就是洞悉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建构了“每月一事”课程。

一、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其实,教育已然从简单知识灌输转变为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在这一转变中打开教育新视角,更新教育新观念,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

1.以“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习惯养成一般要经过21天的重复练习,所以“每月一事”的主题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根据不同年级的重复练习,经过六年的巩固和提升,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行知教育”为思想。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现今社会的产物,陶行知先生就曾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用行为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理论,可以促进良好品行的形成。

3.以“乐雅文化”为基点。

我校秉承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老校的文化传统,全面贯彻以“乐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髓,践行“扬大志向,做小事情”的校训,希望学生可以“漫步雅韵世界,浸润诗意童年”。而“雅”正是指快乐、优雅,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迫在眉睫的德育工作要点之一,于是学校决定在全校各年段、各班级中开展“每月一事”主题教育课程。

二、明确每月一事,扎实开展落实

秉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的理念,我们紧紧围绕“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习惯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1.立足学生问题,形成内容主题。

基于我校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我们会重点关注并形成相关内容主题。如:开学季,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满身稚气还不懂规则,学校设计了九月“规则月”,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十月“爱国月”,通过国庆展板宣传、广播站宣传、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国家;十一月“感恩月”,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主题阅读、通过与国际学校的联谊、晨会感恩阅读的教育、评选感恩小明星等方式,让学生懂得感恩。学校通过学生平时所展现的习惯需要,最终确定了12个有价值的学习主题。

2.开展主题阅读,深化主题理解。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主题阅读就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从一件小事做起,实现“知行结合、实践体验”的教育目的;其次注重激励深化,通过暮省反思活动,实现“提升认识、内化习惯”的教育目的。总之,主题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深化学生对相关主题活动的理解,在小事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求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首先,班主任要在班级晨会中阅读相关故事、诗歌、散文等;其次,班主任要在各自的家长群中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有关感恩的书籍,如《让孩子一生受益的100位名人成长记录》《让小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100个故事》《献给母亲蓓》《致我的母亲》等;有条件的家庭,班主任还会邀请家长在本月周末和孩子共看一部电影、学唱一首感恩歌、完成一套感恩小作品。月底,班主任会评选班级中最优秀的“感恩之星”。

“共诵,共读,共省”就是积极的生活,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懂礼,“晨诵、午读、暮省”是我们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我校四(1)班的优秀班主任何虹明老师带领学生和家长们一起晨读,四(1)班也因此被称为“晨曦班”,寓意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美好的开始。快乐晨诵就是师生共同诵读诗歌,享受生命,接受新一天的洗礼,共同感知生命的美好。

四(1)班的主题晨诵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以诵读四季、景物诗歌为主体,同时结合民间故事等,做到图文并茂。在春暖花开的早晨,学生们感受着春天的雨、风、花、草;在清新的《春野》音乐中感受立夏、小满、芒种,感受农家的繁忙、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宁静;欢快的歌曲《天凉好个秋》带着学生们领略秋的清凉,感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在冬天里感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喜悦,进行生命的吟唱。学生们在农历的天空下感受四季的芬芳和色泽,他们的生命也在诗歌中丰盈和深邃起来。

经过两年的学习,何虹明老师认为:“孩子们的心灵开始变得博爱而敏感,开始有了一点诗人的情绪,已能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就像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家长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的进步,感恩我们的付出。”这就是开展主题阅读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地改变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认知。

3.家校合作共育,完善活动设计。

当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庭,家长的参与是“每月一事”课程实施和开展的重要环节。我校二(1)班的徐敏老师在家校合作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家委会不是给班级打杂,不是给老师做事,而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年级上学期,她利用家校沟通平台征求建立“班级家委会”,家长们纷纷支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家长自我推荐,参与班级事务,并制定了家委会分工和职责细则,实行主任、组长负责制。正因如此,后期的各项班级家委会工作,得以有计划、有分工、有落实、有反思、有总结、有实效地开展。

徐敏老师认为教室是学生习惯的养成地,是人格的成长室。结合学校“每月一事”的主题教育活动,她设计了“好习惯银行”,此活动使得班级学生争着成为 “守规则小明星”“体育锻炼小达人”,争着展示自己的 “爱国手抄报”“红领巾心向党手抄报”。“摘星榜”上的每颗星星都是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成果。这就是“每月一事”课程的魅力所在,可以督促学生相互学习,迎难赶上,互帮互助。

4.落实“每月一事”,促进活动开展。

通过“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德育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践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确定以下“每月一事”的活动内容:

1月:节俭——俭以养德

2月:礼仪——享受文明

3月:诚信——诚信光荣

4月:读书——浸润书香

5月:阅读——丰富人生

6月:艺术——陶冶身心

7月:运动——强身健体

8月:责任——关心他人

9月:守规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月:爱国家——祖国至上,爱国爱家

11月:懂感恩——学会感恩,健康成长

12月:健体魄——我运动,我快乐

基于以上“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分月分项实施,每项主题教育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各班级可通过主题班会、板报等形式,积极引导、发动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每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宣读适合本年级学生的主题倡议书,让“每月一事”真正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心里。

第二阶段:主题阅读。各班级根据每月的教育活动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文章,紧紧围绕晨读、午读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阅读,以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主题阅读中感受主题的意义。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本月主题的意义所在。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才艺,进行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活动。

第四阶段:激励强化。各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如黑板报、日记、演讲等。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要及时收集文字资料,以备后期查阅,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一生中有用的东西。

三、改进家校主张,关注教育“小事”

“每月一事”课程的发展贵在坚持,开发“每月一事”课程,打造卓越又润泽的教室,不断改进家校主张,关注教育的小事,才能真正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断得到改善。

1.学生行为习惯的逐步改变。

通过“每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良好道德品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班主任何虹明老师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效果。她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条短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很多家长体会到了何虹明老师的苦心,开始重视家庭教育。

2.家校共育的观念更新。

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还要家长经常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时交流家校、师生在习惯养成中的感悟、体会,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教育网络,以此提高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艺术,更新彼此的教育观念。

3.每月一事课程的创新管理。

我们把“每月一事”与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品德教育等有机整合,要求全体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始终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准则,以晨会班队、国旗下讲话、板报等为阵地,周密部署,讲求实效。

4.行为习惯反馈的不断改善。

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使学校每个角落、每个教室都呈现有序、精致、诗意的氛围,让学生以养成良好习惯为荣,以评比考核落后为耻,我们力图让班级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月主题活动结束,学校要评选“习惯养成示范班级”和“优秀小公民”,表彰在习惯养成教育中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而这种及时性的反馈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习惯真正得到巩固。

G459

A

1005-6009(2017)47-0066-03

潘晓云,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南京,210023)小学部德育助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一事家校行为习惯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何锟宇:择一事 终一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执一事,尽己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