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不好当,父亲也难为
——读《华丽家族:两代人的荣耀与堕落》

2017-03-23 22:35林颐
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荣耀家族女儿

□林颐

“二代”不好当,父亲也难为
——读《华丽家族:两代人的荣耀与堕落》

□林颐

所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不能复制,即使从开始就握了一手好牌,就一定能保证过程的顺利和结局的圆满吗?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管这本经怎么念,亲子关系、尤其是父亲和子女的关系,往往是家庭生活的主调。对“二代”们而言,强大的父亲是庇佑也是阴影,其中滋味实在一言难尽。

德国记者兼社会学家玛丽·路易斯·范德莱恩选取了历史上有名的九对父子(女),将他们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撰写了《华丽家族:两代人的荣耀与堕落》一书,因主角们身份的特殊性,这些故事也会激起一丝丝时代涟漪。

“罗马王”(小拿破仑)在万众瞩目中诞生,拿破仑家族终于有了血脉宗嗣。可惜命运不济,当他还是懵懂孩童,父亲就从权力的巅峰急速坠落。他从此活在一场烟花迷梦里,荣耀已逝,追不得。

看过电影《茜茜公主》的观众,一定会对那个潇洒的皇帝印象深刻。现实远非电影那般美好。家国事务纠缠盘根,皇储鲁道夫在夹缝里长大。100多年后,心理学家林格这样评价他的自杀:这是一个关于“悲剧的童年”一直在延续的故事。

弗兰茨·卡夫卡从未得到过父亲的赏识。强健的父亲不喜欢他这种神经脆弱、纤细敏感的男孩。这是不幸,抑或幸运?卡夫卡将所有堵塞的情感、深沉的思想化作了文字,在他成为著名小说家的过程中,父亲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弑父”情结。在希腊神话里,宙斯杀掉了父亲克洛诺斯成功上位。弗洛伊德更是把“俄狄浦斯”等同于“弑父+恋母”的符号。父亲是权威的象征,“弑父”并不是鼓励残暴,而是主张个性独立,反抗权威。父亲是雄狮,行使统治权,不许人挑战,不许人侵犯,长大的小狮子为了赢得自我,不得不对父亲发起挑战。尼采说:“凡不能毁灭我,必将使我强大。”很难说父亲做得好不好,也没法评价孩子做得对不对。

肯尼迪家族谆谆教导子女:“第二名就是失败。”于是乎,在得到富贵的同时,他们失去了什么呢?吉约姆·德帕迪约放荡不羁,让他的影帝爸爸(即“大鼻子情圣”)深以为耻,终其一生,他们都在相互试探中摸索合适的相处之道。

相比紧张的父子关系,父女关系要和缓许多,流淌着脉脉温情。卡尔·马克思与女儿图西·马克思,阿尔伯特公爵与女儿维多利亚公主,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与女儿克里斯蒂娜,歌唱家辛纳特拉与女儿南希。这四个故事充满了爱意,就像中国老话说的“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些杰出女性展现出的非凡才华。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男孩们不惜代价想要脱离父亲的掌控,而女孩们却乐意延续父亲的事业。这些年轻的生命,因为成长的背景,他们注定早熟。男孩们拥有更多的期待,也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反倒是女孩们有时会让人有一种“无心栽柳”的意外之喜。当然这并非就是定论,但这种现象隐藏了一个普遍性的说明:用关爱灌溉的小苗,更健康,更容易长出硕果。

为什么要专注研究“著名的父亲们”?作者说:“有一个实际的原因:关于他们的行为与事迹可以得到远远超过普通的不知名的父亲的资料。”天生就打上了标签的“二代”,总是被人或艳羡或嫉妒或追逐或冷眼,从小就在财富的饭桌边长大,获得的未必都是快乐,“杯具”和“餐具”从不缺少,只不过形式各有不同。作者提供的这些鲜明的个例,非关八卦,仿佛一面面镜子:我们孜孜以求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只是意图将父母的理想投映于孩子身上,甚至借此控制孩子的生活,从而刻意营造出乌托邦式的成长模式?

教养是一种迷思。所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不能复制,即使从开始就握了一手好牌,就一定能保证过程的顺利和结局的圆满吗?父子(女)的“战争”从来没有胜利者。父亲需要放下一些原来坚持的东西,如鲁迅所说的,“用肩膀抵挡住黑暗的闸门,然后放子女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孩子需要敞开心扉,理解父亲爱的方式,也许并不恰当,也许不合心意,你出生了,他才成了爸爸,他需要学习怎样当父亲。

(责编 李亚男)

猜你喜欢
荣耀家族女儿
荣耀
荣耀
荣耀Play 4 Pro LOGO
大三的女儿
HK家族崛起
海的女儿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像风一样穿过,荣耀又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