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德育实践视域下的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7-03-24 11:07邓达于敏章曹睿费文丽刁佳玺
教师·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少年儿童养成教育

邓达+于敏章+曹睿+费文丽+刁佳玺

摘 要:少年儿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教育的对象,是探究性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对此,我们要引导少年儿童全面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坚持探究性德育实践的原则,探索在德育实践中加强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让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年儿童;德育实践;养成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05-02 收稿日期:2016-10-23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1]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方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不断地传入我国,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突和影响,切实加强对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探究性德育实践中加强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

一、全面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与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师生的座谈会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新时期要加强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引领少年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首先,要认识价值观内涵,即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會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其次,从学理上讲,价值观包括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判断社会事件或社会行为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它引导着社会的价值方向。在文化内核中起主导地位的优秀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政治与行为规范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

二、在加强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开展探究性德育实践的原则

1.全面落实探究性德育实践中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从少年儿童抓起,要全面落实探究性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结合。[4]因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德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科学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积极引领少年儿童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心和对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的自豪感,引导他们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利的影响因素,很大一部分学生自身也暴露出许多弱点和不足之处。我们当代教师必须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制订措施与策略。因此,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实践过程中要把少年儿童从活动中获得的主观情感体验作为重要目标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制订具体的思想意识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合理地融入探究性德育实践中去。

2.坚持探究性德育实践中的主动性与多样性原则

探究性德育实践实际上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现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迅速时期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主动在公共活动中去体验自己的价值。[5]

加强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德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融入课内德育的开展和课外探究性德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德育实践活动的热情。

3.遵循探究性德育实践中的启发性与衔接性原则

在探究性德育实践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让他们在活动中历练自己,感受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真、善、美,不断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如在校园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劳动等活动比赛,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在学校开展探究性德育实践中就要抓好各项事务的衔接性。具体体现在:做好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校德育的衔接;做好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做好学校文化知识教育与社会生活常识教育的衔接等。使探究性德育实践形成一个“互联网”,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让少年儿童在探究性德育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中小学校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 加强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德育实践中的途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全国上下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法治中国的集结号,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在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面临着新的机遇。[6]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增强活力,以改革增进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探究性德育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开展探究性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认识水平

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中,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通过开展探究性德育实践活动,让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把少年儿童的道德情感激发出来,再通过道德情感激发他们的道德动机,促进少年儿童思想观念的转化,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年儿童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全面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实现他们人格内化的需要。如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和参与社区志愿者帮扶等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展家乡社区环境调查,提高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和文化科技中心参观调查,增强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和崇尚科学的意识。

2.創新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探究性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境界和科学文化素养。

中小学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意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织好各相关部门抓好“学校风纪、制度建设、教学教研、思想建设、文化氛围、服务质量、环境建设”等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校师生都要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塑造。

3.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结合书本上的德育理论,又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分析近期有关德育的实践案例,带领学生去探讨,去分析,加强小组合作,进行充分的答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意识,让他们在课堂互动交流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信念。

少年儿童时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强化德育为出发点,坚持德育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全面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有利于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树立起长期发挥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11/t20121118_194686.htm,2012-11-08.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1c397563-27331775.html,2014-05-3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2013-12-23.

周 军.论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人民日报,2006-12-20(1).

陈 静,周 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18—19.

王定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认识.班主任,2015,(2):5—7.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少年儿童养成教育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