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促早熟栽培技术

2017-03-24 10:24胡小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胡小凤

摘要 盘锦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盘锦大米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多雨、低温和寡照等不良气候频繁发生,极易导致水稻贪青晚熟。介绍了水稻生长期促早熟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科学管水、合理施肥、关注早霜信息、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有效防止水稻贪青晚熟,确保安全成熟。

关键词 水稻;促早熟;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32-01

盘锦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盘锦大米享誉海内外。盘锦市一直比较重视水稻生产,水稻生产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长足发展。水稻的丰产丰收除了依靠选用稳产、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并配以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外,同时还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但近年来不良气候时有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气候的特殊变化,给水稻生产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使水稻贪青晚熟。同时,如果水稻生育期推迟和早霜“碰头”,对盘锦地区水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加快水稻生长发育进度,促进水稻生育适时转化,减轻低温、寡照等异常气候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应加强田间管理,实施促早熟技术措施。

1 培育壮秧

盘锦市现有工厂化育苗大棚7 500栋(每栋长70 m、宽10 m、高2.5 m),5 000 m2连体温室育苗大棚7栋,可供9.33万hm2水田机械插秧,已成为盘锦市水稻育苗的主要方式。秧好半年粮,提高工厂化育苗秧苗素质,保证机械化插秧质量是实现水稻高产和全程机械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培育优质壮秧是水稻丰产丰收的基础。壮秧标准:秧龄30~35 d,叶龄3.0~3.5叶,根数9~10条,根长4 cm以上,盘根好,茎宽0.2 cm以上,百株干重3 g以上,外觀叶色浅绿,叶挺、有弹性,苗高13~15 cm[1]。

2 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原则:整个生育期以浅为主,浅湿交替灌溉,适时晾田,调整水稻长相,充分发挥水、肥、气、热的综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浅湿交替间歇灌溉的技术要求:一是浅水灌溉,使稻田通过灌水建立浅水层,深度保持3 cm左右,一般以寸水不露泥为宜:二是湿润管理,当灌溉浅水层经过一段短时间之后水层逐渐消失变为湿润状态,使稻田表层土壤呈现饱和水程度,处于无水状态,做到从第1次灌水由浅到湿循环交替[2]。

移栽期,5月15—25日,浅水移栽(3 cm);返青分蘖期,6月1—20日寸水返青,浅水分蘖,浅湿结合,以浅为主。晾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晾田的适宜时期,一般是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 d进行晾田,在6月20日至7月5日,晾田时间为7~10 d。晾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低洼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晾田。拔节期至抽穗,7月5日至8月5日,保持浅湿间歇灌溉,以浅为主。其中幼穗形成至抽穗期(7月15日至8月5日),保持3~8 cm水层。抽穗至成熟,浅湿交替灌溉,抽穗后30 d内以浅为主,后期以湿为主。收获前7~10 d撤水(9月末至10月初)。

水稻幼穗分化期,尤其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后的四分体形成至小孢子形成初期,对低温最为敏感,即在抽穗前10 d为中心的7 d时间内,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当预报有17 ℃以下低温时,要立即将水层灌至17~20 cm,深水护胎,防御障碍型冷害。

3 合理施肥

总的施肥原则: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增施硅肥和锌肥,做到配方施肥。基肥化肥应与机械整地耕作相结合,实现全层施入。在不增加氮肥总量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氮肥施用量,增施穗肥,做到前氮后移。增施硅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抗倒伏、抗干旱、抗早衰能力,可以促早熟,促进水稻增产,改善大米品质。叶面肥含有微量元素,对促早熟有积极作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用磷酸二氢钾效果比较好,可用含量96%以上的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水300倍全田喷洒,生育滞后的水稻齐穗后再喷施1次,对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都有作用[3]。

4 防御霜冻

关注早霜信息,如有早霜可用熏烟法、灌溉法等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等方法来防御霜冻、减轻危害。

5 病虫草害防治

通过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运用,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病虫草害,可以从源头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

纹枯病在7月10日前后开始用药防治,发生严重的破口期、齐穗期各防1次。主要药剂有井冈霉素、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蜡芽等。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以防治穗颈瘟为主,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2次用药。如水稻长势过旺,增加1次用药,主要药剂有稻瘟灵、三环唑、春雷霉素、谷飞扬、拿敌稳等。稻曲病的防治在破口期用药,主要药剂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枯草芽、三唑酮等。

二化螟主要是防治二代二化螟,防治时间为7月末至8月初,主要药剂有杀虫双、杀螟丹、康宽、福戈等。稻飞虱的防治在7月中旬用药,结合稻瘟病的防治根据虫量再防1~2次,主要药剂有吡虫啉、扑虱灵、吡蚜酮、噻嗪酮等。粘虫在水稻上主要防治三代粘虫,主要药剂有硫磷、毒死蜱、灭幼脲3号、氰戊菊酯等。蚜虫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近几年发生有所加重,主要药剂有阿克泰、艾美乐、吡蚜酮、吡虫啉等。

田间杂草不仅与水稻争光争肥,还影响田间水稻的通风透光性,及时清除地边、池埂及田间杂草有利于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提高水温和地温,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促进水稻早熟,提高产量。除草以不影响水稻分蘖、安全、绿色为目标,采用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的原则。化学除草选用对水稻无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杀稗剂,禾大壮、草甘膦、苯达松等除草剂茎叶喷雾处理,对后期大龄难治杂草要以人工薅除为主,避免草荒,减少喷药对水稻的影响。如果前期除草不彻底,蜡熟期稻穗压圈时,田间稗草就会高出水稻,这时稗草根系同水稻根系交织在一起,与水稻争肥、争水、争光,必须及时拔除稗草。

6 参考文献

[1] 周燕,管帮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4):46-47.

[2] 李彬.繁昌县双季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48-49.

[3] 李微,李鸿冠.水稻精准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4):70-71.

[4] 贾敏,国壮,程小丹,等.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2):21.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