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新中国历届省府往事及省会变迁

2017-03-25 02:23郝毅生菅荣军
档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总督北平河北省

郝毅生+++菅荣军

晚清时期直隶省总督署

清初直隶省的最高行政官吏为总督或巡抚,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二三省军政大权。顺治初年北直隶曾设保定巡抚。顺治五年(1648年),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裁保定巡抚。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为直隶省省会。顺治十五年(1658年)裁三省总督,改直隶总督为巡抚。后一度迁至正定。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驻保定,保定府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当时作为拱卫京师的省份,直隶不仅包括河北大部,今天的京、津,以及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直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直隶总督的权力与影响是其他各省总督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保定的政治地位由于这里是直隶的省会而不断提升,雍正七年(1729年),保定建直隶总督衙署(图1)。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建保定莲池书院。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政府下令直隸总督兼管河道总督事。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又赋予直隶总督兼管长芦盐政的权力。长芦盐区范围包括北至山海关,南至黄骅盐场的直隶沿海地区,可谓重要的财权。还有署下的布政使、按察使、学政和清河道署也驻于此。乾隆十二年(1749年)还开设了保直局,成为直隶唯一的铸币机构,82年间铸造制钱442万余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定的经济发展。

鸦片战争后,随着天津辟为通商口岸和外国侵略势力的侵入,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清廷针对当时形势,先后委任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三位重臣为直隶总督,开展“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使直隶的洋务运动曾一度兴起。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后,在清理狱讼、整顿吏治、制止对百姓苛征聚敛、练兵、治河及倡导“教化”等方面,开整顿社会风气之先河。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后,负责北洋通商、外交、海防事务。为了兼顾两地办事,在天津设立直隶总督行馆(图2),总督每年夏驻天津,冬回保定,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才改变。

李鸿章对外国订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但他在兴办洋务、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卓有成效。在保定兴办工业,募资筹款购置西方机器,在东门外八腊庙设北洋军械所并建有子弹制造厂,是为保定兴办近代工厂的发端。同时采用官办、官商合办的方法兴办民用工业。同治九年(1870年),为刻印《畿辅通治》,在保定琅瑚街土地祠建官刻印书局。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李鸿章以驻扎天津筹办海防、洋务距省会(保定)较远,从天津至保定架设电线,于10月竣工,在保定北大街设电报分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鸿章奏请推广机器织布,建华盛机器织布总厂,另设保定分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芦沟桥至保定段铁路建成通车,同年在城西祝家庄修建客货兼营的火车站,保定也因铁路兴起,逐渐走向繁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从西安结束逃亡生涯回到北平时,曾乘坐了一段火车,感觉非常良好,于是便想明年乘火车到西陵祭祖。袁世凯闻知,立刻抓住这个拍马屁的机会,于同年11月,派津榆总工程师詹天佑主修新易祭陵支线,从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梁各庄西陵,全长46.421公里,费银880967.65两,次年五月竣工。民国初期改为游览线。1928年奉军拖走全部机车,支线停运。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袁世凯继病故的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为了扩充自己的军事、经济实力和捞取政治资本,迎合慈禧太后提倡的所谓新政,在保定编练新军,兴建各种学堂。如1902年5月,在保定创办巡警局和警务学堂。同年又在保定西关创办了直隶高等学堂、直隶农务学堂和“农事试作场”,供学生“就场试作”。同时还在农务局创立了全国最早的官办卷烟厂。1906年6月,袁世凯在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的基础上创建了保定陆军学堂,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此学堂培养出近万名军官,其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即有一千多人,遍布当时的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15年,他企图以接受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换取帝国主义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梦想当洪宪皇帝。次年,在讨袁护国的战争高潮中忧惧而死。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斗争中,清朝政府被推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晚清直隶总督署宣告结束。

北洋政府时期直隶省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2月13日,为了尽快实现“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咎文,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翌日即下令改各省总督(巡抚)为都督,在全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北洋政权。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局多变,省行政机构名称变化频繁。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军阀主政的实质没变,其特点是军政合一,军阀操纵民政。

直隶都督府 直隶省是袁世凯北洋集团发迹地,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仍将直隶作为控制全国的“大本营”,对直隶省控制又进一步加强。3月11日任命其亲信张锡銮为直隶都督兼民政长。直隶都督府驻天津。同年9月8日,袁世凯任命冯国璋接任张锡銮为直隶都督,兼民政长。

直隶省行政公署 民国二年(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先后公布《划一行政组织令》,《现行都督府组织令》,提出“军民分治”,改组地方机构,设直隶省行政公署,内设民政长,为全省最高行政机关,民政长仍由直隶都督兼任。直隶都督府遂改为直隶省行政公署,驻天津。7月19日,袁世凯委任命刘若曾为省行政公署民政长,冯国璋不再兼任。

直隶巡按使公署 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公布新的《省官制》,省民政长改称巡按使,直隶行政公署改称直隶巡按使,巡按使由直隶督军兼任,仍驻天津。

直隶省长公署 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暴毙。次日副总统黎元洪代理总统。7月6日,黎元洪令各省巡按使改称省长。同时任命朱家宝为直隶省长,兼署督军。直隶巡按使公署改称直隶省长公署。民国六年(1917年)7月8日,特任曹锟为直隶督军兼省长。驻保定。1919年,冯国璋死后,曹锟为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奉系后,直系独霸北京政权,此署为直系军阀的大本营。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蒋介石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继续北伐,征讨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6月3日,奉军退出北京,统治16年之久的北洋军阀政权寿终正寝,北洋政府与直隶省政府结束。

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省政府

1928年6月28日国民政府颁令: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简称冀),同时将热河、察哈尔划出为省;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北平、天津为特别市。改定省名后,国民政府即任命河北省政府委员,当时河北省政府选址为天津。6月29日,国民政府电知阎锡山、商震等人,称:“北平(今北京)、天津已分设特别市,河北省政府应设保定”。得知此讯后,天津市市民赵德珍、杜禹铭等人以天津市80万民众代表的名义,通电国民政府反对省政府设保。认为自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以来,直隶的中心便不可逆转地向天津转移,且民国以来已为河北省会多年,因此不宜再变。经过激烈的商讨,国民政府最后同意将河北省政府暂设天津。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成立,商震任主席,驻旧直隶省公署。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到北平北洋政府国务院旧址。当时背景是,1928年7月25日,时任北平临时政治分会委员的白崇禧,在给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电文中说:“天津乃一商埠,偏处海隅,与列强租界毗连……。不宜再为省会。”白崇禧的建议,很快获得了同意。10月12日,河北省会如期迁往北平(图3)。两年后,河北省又从北平迁回了天津。当时,“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在北平成立了自兼主席的国民政府,但很快被东北军驱退。东北军进驻北平后,张学良1930年10月致电南京政府,建议将河北省会迁至天津,南京政府训令照办。于当月15日,将天津改为省辖市,归河北省管辖。河北省会由北平迁回天津,驻河北省政府天津原址。

1935年5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东北军进入滦东活动,破坏了《塘沽协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并调动日军入关相要挟。6月蒋介石指派何应钦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下“何梅协定”。主要内容:一是撤换省长于学忠、市长张元谔;二是东北军、中央军和国民党天津市党部从天津撤出。因此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保定成为河北省省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保定于1937年9月24日沦陷,河北省政府开始了南逃,先逃大名,后又到河南洛阳,1943年6月又到陕西郿县,这种状态持续了12年之久。直至 1945年8月侵华日军投降,河北省会于10月12日由陕西迁至北平,北平短暂做过河北省省会。1946年7月14日,河北省政府又由北平迁回保定。1947年11月10日,河北省主席孙连仲率领省政府匆忙从保定迁往北平。1949年1月,最后一任省政府主席楚溪春随傅作义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历时21年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统治宣告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的河北省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至1955年2月省会驻保定。1955年2月至1958年2月,河北省政府改称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省会仍驻保定。1958年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将天津划归河北省,4月省人委由保定迁至天津(图4)。1966年天津划为中央直辖市,省人委于当年4月由天津回驻保定。

河北省人委回保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省委、省人委,被省会造反派夺权,全省政权处于無政府状态。为了减少混乱,形成一个有权威的全省统一领导的核心,1968年1月,北京军区在京召开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会议,认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头,工人阶级队伍比较坚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议河北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1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批准,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市从这天起,遂成为河北省会。

从康熙八年(1669年)至北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前后280年的时间里,保定断断续续都是直隶首府河北省会。它见证了清王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经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的统治,在漫长的历史期间留有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往事。笔者根据历史档案,填补这段史料的空白,希望能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

猜你喜欢
总督北平河北省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视觉文化与古代地中海研究
讼师赌官帽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给曾国藩算算账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宫保鸡丁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