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特色的中国剧院纪念册

2017-03-25 02:28王祖远
档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纪念册脚印好莱坞

王祖远

只要不断寻觅,四方搜求,在美国古董市场,总能淘得有关中国事物的宝货。我近日到手的这本1943年好莱坞出版的官方纪念册兼明星签名本,其主题就是著名娱乐界巨人锡德·格劳曼(1879-1950)创意建造的“中国剧院”。

但凡游览洛杉矶,都少不了参观一下位于好莱坞大道6935号的中国剧院,亦称“格劳曼中国剧院”。1995年笔者第一次到美国时,就曾慕名到此一游,并在门口留影,但当时在剧院内部究竟看见何景,剧院来历如何,因时过境迁,早已忘却。幸亏现在买得上述纪念册,先看其封面黑白照,剧院门楼建筑的原初风貌依稀隐含历史沧桑,又读了大量介绍文字,才使我了解到创建人生平故事之精彩、剧院诞生之来龙去脉、剧院内部之奇异景观,以及众多明星的足迹样式和签名风格等等。

锡德在17岁时随父戴维去加拿大Dawson City,父亲挤入“淘金潮”(后来失败),儿子则以卖报为生,他很精明,曾以50美元卖出一份特刊报纸给当地某店主,店主然后在店里绘声绘色讲读报纸新闻,向每位顾客收取1美元“听报费”。格劳曼自此领悟到民众愿意为娱乐花钱的道理。父子俩开始在当地组织拳击比赛等赚钱。1900年后,他们辗转居住旧金山、洛杉矶等地,从此以建造杂耍剧院、马戏团起家,逐步扩展到创建大批电影院。锡德·格劳曼由此被誉为好莱坞“剧院之王”。

那么,锡德·格劳曼为何要在1926年1月5日动工建造“中国剧院”?据说是格劳曼有一位华裔演员挚友凯伊·卢克,他出生于西雅图,上世纪20年代曾到洛杉矶演艺界谋生,由此两人结识。卢克对古老中国和整个东方文化的感兴趣,对格劳曼影响很大,最终导致这位大亨决定创建“中国剧院”。当年,格劳曼直接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寺钟、宝塔、石狗和枝型吊灯等。在中国工程师的全程监督和管理下,专门从中国聘请来的工匠们在剧院前院打造了大量中国艺雕。1927年5月18日中国剧院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举行了著名导演及制片人德米勒的新作《王中王》首映式,当时剧院门口人群挤爆,盛况空前。

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时,曾在中国剧院演出,轰动一时;从1943年至1945年,奥斯卡颁奖仪式连续三年在中国剧院举行。剧院至今保存着1944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詹妮佛·琼斯和著名女演员英格丽·褒曼的合影照片。

中国剧院闻名全球,自然离不开它精美建筑的中国特色。此剧院高约27米,门前两根巨大的红柱由珊瑚制成,每根都镶嵌有熟铁武士面具,一起支撑着上部飞檐翘角的梯形紫铜屋顶。在两红柱之间,是一尊高达九米的石雕蟠龍。最初从中国运来的两只象征驱邪避险的明朝石制“天狗”,至今仍把守在剧院门口两侧。剧院内部设计更是美轮美奂,令人眼花缭乱。大厅巨墙上饰有描绘东方民族生活画面的壁画,屋顶悬挂龙凤雕饰的巨大枝型吊灯;大厅西端一个玻璃橱里陈列着三尊均穿中国戏服的艺人蜡像,据说好莱坞电影制作人曾相信亲手抚摸一下这些蜡像,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在剧院一角,还矗立着九尊如真人大小的蜡像,其原型是中国皇帝、皇后等,甚至还有好莱坞著名华裔女演员黄柳霜及其姊妹Lulu Wong等人。剧院里庞大的观众席现有2200个大红座椅,地面一律铺上红地毯,以展现中国人喜欢的传统色彩。

在中国剧院门前,一块块方形水泥板清晰地镌刻着形状各异的脚印、手印以及英文签名等,这就是格劳曼的著名创意设计“明星足迹”。据说当年工程开始铺设水泥时,好莱坞某女演员的高跟鞋不慎踩入仍然潮湿的水泥地,一时颇为尴尬,但一旁的格劳曼却从女演员在湿水泥留下的鞋印产生了灵感,于是他干脆让许多好莱坞电影明星都来此地,在水泥将干未干之时或踩下皮鞋印迹,或按下手掌印记,再写上英文姓名签名式。有的还将侧面像、手枪、轮胎、马蹄等都刻画进水泥,以致晾干以后都成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品,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如今,在中国剧院前庭水泥地上,从美国女神级大明星玛丽莲·梦露到动作片巨星史泰龙,布满了200多位电影明星的脚印和手印。中国武打巨星李小龙和成龙等人的手脚印也展示在此。2011年2月,洛杉矶“湖人”篮球队巨星科比成为第一个在此留下手印和脚印的美国职业运动员。耐人寻味的是,格劳曼把他母亲罗莎·格劳曼的手脚印也永久地刻画在这里。

在中国剧院纪念册里,还有两页全是当时好莱坞众多电影明星的黑白头像照片,以及他们在剧院前庭水泥地上留下的各式签名,美国俊男靓女,签名风采各异,令人赏心悦目。

我还很感兴趣的是,这本册子里不知是谁书写的奇妙汉字,有的是工整隶书对联:“桃源洞内蓬莱岛,别有天地非人间。”有的是意义难懂的繁体字词,比如内页里的“宁开安”“车日”“乌木矢”“男明休”等。而描画国人形象的多幅插图,如武士、菩萨、农夫、仕女、黄包车夫等,无不显示浓郁的中国风情,实在是这座中国剧院背景文化的巧妙注释。

至于此册封面上的一句英文“A Shrine to art”,一般似可直译成“一座艺术圣殿”,但不知何故,其英文下方赫然印着显然是对译的三个汉字,无论读成“休安明”(从左至右)或“明安休”(从右至左),似乎都不顺口,难以理解。不过我想,在英文读者眼里,这些象形汉字古老神秘,本身就意味着东方文化,无论正误,即使作为点缀,或许也别有艺术风味。

1943年正是中国抗战及美国介入二战艰苦卓绝之时,当时中美同盟共抗日本法西斯。所以,好莱坞出版的这本别有特色的中国剧院纪念册,显然也是两国关系亲密友好的历史见证。

顺便一提,2013年中国知名电视生产企业买下了好莱坞“中国剧院”为期十年的冠名权,自此,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剧院改名为“TCL中国剧院”。

猜你喜欢
纪念册脚印好莱坞
“不”同寻常 各个突破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CRAZY RICH ASIANS
基于用户体验的纸质纪念册与电子纪念册的对比研究
奇怪的脚印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纪念册上的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