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观下五条路径助推幼儿园数学教育

2017-03-25 23:48张丹丹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张丹丹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感知数的有趣和有用。在整合观下,通过使数变美、让数变动、以趣促生、把数变匙、化整变无,这五方面让幼儿感知、探索、学习、运用数学,助推幼儿园数学教育,从而让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不断得以丰富。

关键词:整合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五条路径

纵观近年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教师应该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的幼儿数学教育,通过对幼儿具体情况的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幼儿从小就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观,从而使数学教育更有内涵。在整合视野下,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融入更多趣味性元素,比如让数学与主题活动、幼儿生活及其他领域学科相结合,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使数变美,融入环境,感知数学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中隐藏的数学材料,如废旧材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等,通过教师、幼儿、家长的制作,使数学变美,让数学装饰我们的班级、幼儿园、家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幼儿使用阿拉伯数字绘画,让其他幼儿猜猜数字在哪里。在这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也认识了数字。环境具有的隐性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随时感知数学元素。

二、让数变动,融入游戏,自动探索

自主游戏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它能满足幼儿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数学知识也藏在里面,需要幼儿不断地探索。我们往往忽视自主游戏中的整理环节,恰是这一环节蕴藏着幼儿终生受益的教育价值。例如,在一次自主游戏中,幼儿自己一个人坚持把滚筒的摆放按图片提示的规律摆放得一模一样。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数学认知、动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三、以趣促生,融入主题,学习知识

眾所周知,幼儿的学习基础是日常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即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所以,教师进行主题前审议时,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趣味性入手,寻找并生成数学点,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原本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主题进行中,从幼儿的兴趣或疑问入手,结合主题元素,生成数学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让幼儿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把数变匙,联动区域,实践运用

区域活动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区域活动中,主要由两类材料组成:一种是数学教玩具,所谓教玩具就是专门为幼儿学习数学而设计的具有教学性质的玩具,如七巧板、数字卡片、套筒、卡通字母表等;另一种是自制材料,像瓶盖、雪糕棒、硬纸板等。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幼儿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应该在创设的数学环境中,让幼儿在自主自愿的条件下,轻松自由地动手摆玩这些教玩具,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在班级里,为了让幼儿的数学知识得到运用,我把数变成钱币,通过钱币运行机制把各个区域联系到了一起。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使用赚到的“钱”去别的区域“消费”,也可以把“钱”存入“银行”。在存与取、花与赚的同时,幼儿运用了数数、分类、排列等一些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一定的货币转换初步的价值观念,促使了理财概念的萌生,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并使数学知识得到运用。

五、化整变无,结合领域,不断发展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可以把数学活动化整为零,使数学元素结合其他领域,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例如语言领域中的数学绘本;艺术领域中的数字创意画,颜色、大小、高低的规律创意画;科学领域中的沙子探索;健康领域中的跳绳等活动。我们在发展,数学在发展,在整合观下,数学活动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数学中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整合教育的理念体现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数学观,它使数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教会幼儿数学知识,而更关注幼儿的多元化发展和进步,意在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看待数学,实现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因材施教,从而赋予数学教育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用数学的知识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伴随着数学成长,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核心价值,因此非常值得在幼儿数学教育事业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振国.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基于教师的视野[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2]陈学成,曾彬.关于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3]李林烛.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