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引领 力促顿悟

2017-03-28 09:53宋莺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引领阅读教学

摘要: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不能够深入理解挖掘文本内在的含义,更不能把文本放到历史中去品味理解。《海燕》是一篇象征性极强的文学散文,本文以《海燕》为例谈谈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引领;顿悟;阅读教学

日常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会感慨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欠缺。但是,这之后教师层面的后续“补网”工作则少有。这本应是为人师者之本职,但现状却让人无言。

到底应该怎么开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本文拟结合笔者自身执教《海燕》一文的教学经历及思考,就此做一番探究。

一、尊重规律,开展层级性阅读

当前,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表征主要有:轻内涵,重字词;轻整体,重局部;轻研读,重传授;轻读懂,重解题。究其原因,这些教学是不符合规律的。

任何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明确阅读是一项合规律的行为,必须依循其特有规律开展系列活动。古代下棋高手有一个经典论断:“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如今,我们可从中获取不少经验。

一是善于谋势。这里的“势”指客观形势,是代表事物运行的规律。移用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以《海燕》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先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对海燕的深沉颂扬,对暴风雨的热情呼唤;然后,从局部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件事项:第一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理解顺序;第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如果顺序颠倒了,则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困窘状态;如果活动主体不正确,则会出现“越俎代庖”的教学现象。

二是善于期待。笔者以为,为人师者在阅读教学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胸怀与气度。其实,从每一位教师的初心来看,他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快速地完成文本阅读和理解任务。但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为此,教师理应接受和允许学生有差异,在阅读理解方面有迟缓乃至出错现象。一位好教师从来都是学生成长的温情期待者,不会因为学生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而轻易否定他们,用直接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主体参与。

二、尊重文本,开展精细性阅读

文本实乃阅读的重要出发点,一切意义的解读都离不开它。为此,忠于文本、尊重文本是所有阅读者都必须尊重的基本法则。背离它,阅读理解必然偏离方向。不过,现实状况却十分令人心寒。从直接具有检测效应的阅读理解习题来看,不少学生没有读完文本,即使有读完的也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于是答题自然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

最有效的阅读必然是基于文本的,需要阅读主体精准、细致地研读文本语言。依然以《海燕》为例,对海燕的认知就需要综合全文的描述性、界定性语句,开展细致性的解读。例如,全文在第一次介绍海燕出场时,作者将其描述为“像黑色的闪电”,虽有乌云的倾压,但它却以无畏的行动作出最为坚决的抗争;就连它飞翔的姿态都是“高傲”的,大海是其根基,但它没有满足、栖身乃至沉溺其中,它俨然成为急先锋,是最为耀眼的生灵。很明显,作者在这些词句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内蕴了独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实际上,大凡作品都内涵着作者的情感倾向,教师需要重点提醒学生把握住这一创作规律,从作者的创作动机角度掌控文本阅读的步骤、方向。其后,作者一以贯之地用褒义词句对海燕进行了倾向性明显的描述。在他的笔下,海燕冲向乌云的叫声是“勇敢的”,饱含着“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它是作者竭力褒扬的“精灵”,它的号叫声中透露着胜利来临之前的“欢乐”。可见,贴近文本的阅读才是最为实在、最有底气的阅读。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文本大体的写作流向,继而字斟句酌地分析描述性、议论性词句,从精细层面开展赏析性阅读。

三、尊重艺术,开展提高性阅读

进入初中阶段,如果仅仅停留于以上两个层面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也只能大致地应付考试,无益于学生文学乃至人文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三组关系。一是生活与作品的关系。要让学生明晰艺术是一种高度凝练生活的,内蕴着创作者对生活经历的独特思考,学生需要从艺术创作中解构出生活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二是时代与作品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但凡文艺创作都有时代的影子,思想敏锐的作家总是要借助某个或某些文学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特定时代的感知,学生需要借助文学形象解读出时代的内涵。三是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一般来讲,任何作品都有作者的影子在内,作者或者直接借助某个文学形象传达自己的理想、思考、呼告等,开展文学阅读需要从作品中解析出作者的元素,体味其独特价值。

接着,开展合乎艺术创作规律的提高性阅读。以《海燕》为例,在弄清楚作者对海燕的褒扬倾向之后,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家创作这个作品可不是在单独地赞扬这个自然界的精灵,写它是有所指的。单从文本内容来看,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发现本文所运用的对比艺术手法,从海燕与乌云、狂风、闪电,海燕与海鸭、海鸥、企鹅的不同对照中,发现海燕所处的恶劣环境,体味海燕的英勇无畏精神。再从文本之外来看,要引导学生搜集1901年左右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的信息,从其特定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分析出作者对那个时代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要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与海燕重合,要将沙皇反动势力与乌云、狂风、闪电重合,要将假革命者、不革命者与海鸭、海鸥、企鹅重合,要将革命高潮时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与大海重合,要将革命的光明前景与太阳形象重合……并且将文本表面内容与所指内容融为一体,在大脑中勾画出全新的时代画面。最后,再从时代背景中跳出来,将作品放置于更為阔大的时空中,发掘《海燕》所具有的普适性价值——呼告人们认定光明前景,无畏地冲锋,走向胜利之门。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广大语文教师要有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奎.文本教学对话的四个维度 [J].语文知识,2016,(15).

[2] 陈友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例谈文本细读[J].语文知识,2016,(15).

[3] 袁国超.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 [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6,(7).

作者简介:宋莺(1982—),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引领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片树叶启情思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