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的内容体系

2017-03-28 07:02苗艳香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作物

苗艳香

(济源市园艺工作站,河南济源 459000)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保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作用,相关的防治工作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但是由于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防治工作水平进步缓慢。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近年来不断完善,诸如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等都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据此就相关防治工作内容体系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防治工作体系的完善。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是以生物破坏为主,其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破坏农作物根基和农作物本体上。由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等因素复杂,病虫害的发生较为频繁,也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根据对生物的防治来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也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的。

有害生物对于农作物的生产虽然危害作用居多,但是适当的有害生物也会促进农作物生产质量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生物手段或者化学手段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使其能够正面地推动农作物质量的提升。虽然生物手段和化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弱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同样也会给农作物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能够仅仅依靠生物和化学手段来控制病虫害,而是要主动地加强病虫害预防和防治体系的建设,有效地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图谱如图1所示。

2 病虫害防治体系研究

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是影响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工程,只有进一步地完善防治体系,才能够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保驾护航,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体系研究工作的重视,同时还要提高农业从业者对病虫害防治体系的认识水平。

2.1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是减弱农作物病虫害负面影响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将病虫害阻挡于农作物生长范围之外,才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水平。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区域性病虫害的监督和预警体系建设,很多大规模的病虫害都是由于天气原因而引发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异常天气的监控,并且及时通过相关渠道通知农业从业者,及时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联系,设置有效的交流渠道,农业从业者对于农作物和病虫害的接触是最快的,所以可以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第一手的实时资料,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对实时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部署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及时加强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

2.2 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农作物病虫害威胁的直接要素,也是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有关部门和农业从业者都要加强对于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重视,提高工作水平。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病虫害治理工作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专业的治理设备和具有专业技能的治理人才,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培训,进一步对病虫害治理工作人员的治理水平和工作态度进行提升,以便能够更好地处理突发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其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从业者关于病虫害治理知识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巡回论坛讲座或印发病虫害治理手册等形式来提高农业从业者对于病虫害治理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发生病虫害时农业从业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恰当的应急处理,有效地限制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最后,有关部门要加强区域内部及各部门之间的互通有无,对于病虫害治理工作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对于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治理能力,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图1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图谱

2.3 农作物病虫害的后期处理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但要加强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和治理工作的重视,还要提高后期处理工作水平。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不仅仅在于对农作物自身的破坏,还体现在对农作物生产区域微生物的破坏,因此只有加强后期处理工作,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农作物的生产。首先,要加强专业处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后期处理先进技术和专业肥料的使用,以此来保障农作物产区的微生物状况,保障土壤中有益因子含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其次,要加强对于有害生物的专业研究工作,对于不同生物对农作物及其土壤的破坏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专业的肥料研制,为提高病虫害后期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影响病虫害威胁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较为天然和无害的技术手段,由于生物链的相生相克,因此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对有害生物的有害因子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配以基因技术,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这种技术手段既有效地维护了生态平衡,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我国当前防治技术中广受青睐。随着研究进程的深入,当前生物防治技术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技术来分析有害生物的合成物,从而进行深层次的防治工作研究,可以更好地降低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

3.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虽然相比较于生物防治技术而言它对于农作物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化学防治技术的成本较低,而且见效快,所以使用范围较广。化学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对有害生物的研究分析出其克制因素,然后据此来进行针对性的化学药剂研制,农业从业者可以轻松地通过化学药剂的喷洒来去除病虫害,减少其对农作物的损害。但是由于化学药剂的杀伤性较强,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农作物自身生长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农作物质量的提升,所以目前对于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深入,追求在有效清除病虫害的同时还能够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4 结论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农业领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有关部门和农业从业者都应该主动加强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对其治理原理和内容体系的学习来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樊爱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5(20):65-66.

[2]胡豹,楼洪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战略与管理[J].浙江农业学报,2014(2):495-502.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活性物质在欧洲农药法规(EC)No.1107/2009框架下的发展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首部林业行业标准化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