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报告
——以温州永嘉昆曲为例

2017-03-28 05:12倪千然金智雯黄扬洋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永嘉昆剧昆曲

倪千然 金智雯 黄扬洋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关于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报告
——以温州永嘉昆曲为例

倪千然 金智雯 黄扬洋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本文通过对生活在温州地区的青年人对永嘉昆曲的认识、接受程度、对其传承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得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帮助。

永嘉昆曲;青年人;传承

一、调查对象对非遗的认知

(一)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有5.7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温州非遗非常了解,知道数种非遗的内容;42.04%的受访者对温州非遗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部分内容;38.05%的受访者不是很清楚自己是否知道非遗或对非遗仅有一点了解;此外还有14.16%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非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人对本地非遗文化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完全了解的太少,大部分人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道一点,完全不清楚的人也并非少数。说明温州非遗有一定的宣传力度,但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宣传力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还是不够的。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受程度

十分喜爱非遗,乐于继承的调查用户占比21.68%;喜欢非遗,主要是欣赏和研究方面的占73.45%;认为非遗可有可无的占21.24%;不喜欢非遗,认为它是无用的占3.98%;不喜欢非遗,认为它有一定危害的占1.77%。

从整体看,人们对非遗的态度是积极的,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们意识到它是没有危害性的,并且是作为一种精神财富能够愉悦人的身心丰富人们生活而存在的。

(三)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

有 14.16%的受访者觉得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很强,70.3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的保护力度一般,8.8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力度虽然较弱但还能接受,6.64%的受访者认为很弱应当加强。综上可得:大部分群众认为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措施十分明显,大家都能看到并且对非遗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永嘉昆剧的态度和建议

我们能得出,调查群众中有76.55%认为是年轻人对昆剧不了解,听不懂;有60.62%认为电视剧小说游戏对人而言更具吸引力;29.65%认为只有老一辈的人才喜欢,永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19.03%认为永昆失去市场是因为观看不方便,票价高,种类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革命带来的是娱乐方式的变化,丰富多样的现代娱乐的崛起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戏曲因为其观看的不方便,唱腔唱词的繁复难懂,特别是像昆剧这种老牌的剧种,因为历史的累积过多显得更难改变而逐渐与时代脱节,渐渐地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并且快餐文化的兴起,使人们更难静下心来慢慢地品位一出好戏。

(一)人们对永昆传承的态度

调查人群中有15.49%对传承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认为一定能传承下去;有48.67%对传承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应该有部分可以得到传承;有5.75%持消极态度,觉得可能会失传;此外还有15.49%的受访人群持保留意见,觉得不是很清楚,顺其自然就好。

根据以上整理分析,对永昆持积极态度的人占大多数,毕竟昆剧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联合国认证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定也必须传承下去。

(二)支持哪种宣传永嘉昆剧的形式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乐于接受公益组织的体验教程和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科普宣传,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支持播放相关的影片及动画以及增加永昆的演出频率,一部分的受访者支持在学校课程中增加相应章节,此外还有较少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还有更多的宣传形式。

年轻人对永昆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的,体验课程能让人们更近距离地接触昆剧,增加对其的了解,引起对永昆的兴趣。而同样也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现代社会不使用网络的人寥寥可数,特别是年轻人,使用新媒体通过网络来宣传永昆绝对是一个好主意,而采用影片和动画的形式更能加深印象,《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近期这一方面的很好的例子。

(三)是否愿意参加永昆的宣传活动

66.8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33.19%受访者则表示不愿意参加。说明还是有半数以上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宣传活动的,这对永昆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四)如何更好培养永昆继承人

受访人群中有78.32%的人认为要激发当地年轻人的学习热情,68.14%的人认为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37.61%的人认为可以引进其他剧种的优秀演员,此外还有11.5%的人因为对永昆不太了解选择了不知道。

何为继承?毋庸置疑的,继承需要有新的血液的加入,因此无论是对当地年轻人的引导还是引进其他有天赋的演员都有一定的必要。而且在目前中国任何一项传统艺术的复苏和继承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无论是活动经费还是宣传还是教学,都需要政府帮助,永昆的继承离不开政府扶持。

三、结论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温州地区青年人对永嘉昆曲的态度、专业编剧对永嘉昆曲传承的看法。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访谈记录,结合文献资料,发现永嘉昆曲现状的困难之处,这些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利用文献资料与借鉴其他成功案例,我们提出一些方法举措以期对永嘉昆曲有所帮助。

[1]沈沉.永嘉昆曲[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2]吴淑苓.永嘉昆曲十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3]王安葵等.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永嘉昆剧昆曲
罗周昆剧创作论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父辈们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我们一定会胜利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