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7-03-28 05:12乔登塔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专业人才民族

乔登塔

西南民大藏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浅谈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乔登塔

西南民大藏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来临,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为国家和地区所重视。但各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现实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失衡。因此在国家广泛开展和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之时,我们务必抓住机遇,充分认识信息化教育与研究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快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进程,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本文拟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没得到落实为论述,以其引起各界对民族地区现代信息教育的重视。

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

一、在民族地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经济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环境制约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的配套的微观环境条件严重脱节。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的硬件、软件仍停滞在数年前的落后状态,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极少数条件优越的学校普及。因此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网络课程,但计算机配置的级别、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教学需求。加之民族欠发达地区软件资源的匮乏,加剧了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推进的现实屏障。

(二)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的制约

以藏区为例,藏文既是传承藏民族文化的主要工具,有其独特的人类文化价值,也是藏区传播现代科技知识的主要工具,在藏区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藏区除了上过学和上班族以外,农牧民当中80%以上的藏族群众不懂汉语也不识汉字,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获取现代科技信息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项教学工作,更是一项艰巨的技术创新工作。

二、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落伍,认识不足

古代先哲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与时俱进的思想。但在广大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宣传,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也还没有得到普及,一些地方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及信息化技术建设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观念落伍,认识不足的问题与民族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观念不无关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这种守旧文化和信息化的文化冲突体现的更加明显。因此一些学校对于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支持。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持观望态度,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无动于衷,既不开设也没有作科学的长远的规划,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边缘学科。由此可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缺乏科学认识是导致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步伐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计算机技能与信息技术课程相脱节

信息技术应当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而在很多民族地区的学校课程中,信息技术更多的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教师更多的是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编程语言开展教学。有的教师以社会化的电脑培训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其实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充分诠释信息化社会中,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换言之信息技术属性不应该被简单的定位为工具性,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再者,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太少,导致很多基本的操作、编程语言出现边学边忘的情况,因此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怎样的信息技术实践环境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缺乏足够的信息教育专项资金

在广大民族地区,在教育经费普遍吃紧的情况下,要得到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无疑是难上加难。缺少资金支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剧,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保障,一些学校在计算机购买、换新、配置升级等方面力不从心。受此影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使用率和利用率无法得以保障。在一些极不发达的民族地区,甚至仍然存在整所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的情况,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专业老师或者网络不通,计算机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投入教学使用。2014年前后一些学校曾创造性的尝试“借鸡下蛋”的做法,与商家合作开展信息技术建设的做法,的确可以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计算机教室。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现实问题,让这种模式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比如该笔计算机购置费用究竟应该有谁承担?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国家财政拨款还是学生自掏腰包?有的学校最终无力偿还该笔款项。由于资金匮乏产生的负面效应,教师授课有抱负,学生上课不专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次序和效果。因此解决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经费问题已迫在眉睫。

(四)专业人才匮乏,教育教学成效不足

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信息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现实屏障。由于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起步较晚,软硬件设备落后,专业教师缺口巨大。很多教师都是被赶鸭子上架,“半路出家”,很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能并不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相关培训,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较差,绝大数已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学校,其应用也只是停留在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上,与教材的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课程的教学成效可想而知,谈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乃至社会化中的广泛应用更是无稽之谈。

三、加快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科学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伟人毛泽东在中国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时说的一句话。同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是否通达,是否及时准确,信息系统是否先进高效已经成为决定地区生产力和竞争水平的重要因素。广大民族地区应当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创新和文化理念创新。正确科学的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改变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负投入的错误观念,实际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它不过是通过其他方式隐性的体现出来。教育信息化对民族地区的公民素质提高、经济文化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强化信息技术实践,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针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贯穿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让信息技术教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其次,民族地区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超前发展的思维方式,提前规划好所需计算机的台数、配置级别等,尽量采购已经成熟的系统来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建立健全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体系和教育机构的资金筹措体系。从政府层面讲,政府应当加大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的对口资金投入力度,明确政府财政在学校信息设备购买中扮演的职责,并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相应的信息教育专项经费。从教育机构讲,必须建立起一套保障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筹措机制,广泛开展合法资金筹集活动。比如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支持;与银行部门合作,争取一定的贷款;广泛集聚社会各方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筹集必要的信息教育经费。缓解资金压力。

(四)培养专业人才,培育教育成果

信息技术教育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性很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成果。因此,民族地区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西藏大学在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的举措值得借鉴。西藏大学尤其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西藏大学信息化办公室”、“西藏大学信息人才培养中心”、“西藏大学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藏文专业的优势,为西部民族地区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同时在藏文信息化研发工作中硕果累累。因此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应该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深造,只有强化人才在培养将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劣势变成优势和机遇。

[1]武英.浅谈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科学2016.(10)

[2]赵雷.青海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2014

[3]西藏大学官网http://www.utibet.edu.cn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专业人才民族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西藏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