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教育浅谈

2017-03-28 05:12毛莉望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汉字学习者书法

毛莉望

“中国书法”教育浅谈

毛莉望

中国书法作为几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载体之一,为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 ,书法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继承和发扬这门艺术的重要。

书法教育;教学

中国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言之林。而“中国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教育对人的成长也有诸多好处。书法厚重的底蕴培养学习者良好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书法的多种多样的形态开发学习者的智力、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书法姿态的练习培养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习者学生身心健康。总之“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书法教育,好则好已,然而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书法教育,困难重重。

从教材角度上讲,因为厚重绵长的历史及百花齐放的流派,使得中国书法的教学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教材。

从学生角度上来讲,无论是院校的学生还是私塾的徒弟,因为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天赋不同,才情不同等等差异,老师都要避免以一己的个性亦或风格去“绑架”学生,不可以像生产一样,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产品。那样委实是一种扼杀。

从教师角度上来讲,其自身的天分、学养、修为、才情、品德、境界都至关重要的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只有才无德不行,只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有德不会教也不行。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三十余年间,我不断的进行书法研习,探究书法教学的奥秘,并切身实践了近十年的书法教学,力求摸索出书法教学的方法与载体。我领悟到教学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师德”的立场上,一切为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去着想,才能逐渐接近书法教育的真谛。我逐渐确定并形成了一套书法教学及鉴赏体系——《秋云隶书解析》和《秋云隶书临习》。

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观念的指引。而书法的学习要包括两个方面——写书法和看书法。

写书法,即练习书法技能,《秋云隶书解析》和《秋云隶书临习》从简单易学的隶书笔画入手,系统的教授执笔、笔画、结构、章法等基本功,而写好隶书可以促进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以及绘画、篆刻等学习的融会贯通,为后期将书法运用自如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发现,部分书法学习者在练习书写中存在着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等弊病,该套书也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看书法,即学习书法知识,具体来说就是懂得如何鉴赏书法、了解其内涵与历史。包括学习书法史、各家风格、各种字体及书法美学。只有真正了解书法,懂得书法,才能够正确的欣赏书法,才能真正体会书法的魅力。

《秋云隶书解析》和《秋云隶书临习》作为套装作品,互为增补,各有所专。《秋云隶书解析》着重基本笔画、书写规范、基本结构和章法布局等书法基础知识。编著不仅适用于学习者,也适用于书法教学,具有“教”与“学”双重价值,从而给更多的从事书法教学的老师提供了教学参考,是真正的书法教科书。

《秋云隶书临习》选用中国古典蒙学经典《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作为主要临写内容,加深了临习的广度和宽度,使隶书汉字临写数量达五千字之多,常用汉字和平时不多见的生僻字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临习,亦可徜徉在中国古典文籍的浩瀚海洋之中,为人、处事、立德都能从中得到教诲,备受熏陶和鼓舞。无论是从繁荣书法艺术,还是从弘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将诗词、歌赋作为主要临写题材,作为书法爱好者和隶书学习者学习的模本当之无愧。被业界誉为书法字典中的“《康熙字典》”。为学习者步入书法的艺术殿堂开启一扇光明之门。

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也正是书法“静穆肃然”的哲学思想。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是功夫到家的人,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正如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的境界。

猜你喜欢
汉字学习者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书法欣赏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