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从“有效预习”开始

2017-03-28 05:12崔淑琴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数学课课程标准

崔淑琴

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 陕西咸阳 71360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从“有效预习”开始

崔淑琴

长武县巨家镇中心小学 陕西咸阳 713600

有效课堂即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预习;有效课堂;学生

有效课堂即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教学的有效性也被执教者和受教育者重视起来,只要对有效教学有所思考的老师都或多或少的思考过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的预习可以借助古人的“温故知新”法。小学的数学课时安排上是按线性发展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老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识的温习,来感受新知,从而为更好的理解新知识打下基础。例1:在学习分数前,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复习,归纳,总结外学学习过的小数的性质和运算。并且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例2:在四年级上册中,学生要连续学习正方形的定义,性质;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同样,我们老师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设置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了圆形后,自己预习知识,依次类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但自学了新的知识,而且也能多少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二、预习的形式

数学课的预习形式很多,但我认为任务落实预习法是最有效的。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任务最好是以习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针对性的又有吸引力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乐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三、预习的检查

预习是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师该怎样采检验呢,直接决定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并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预习的检查可以注重两方面,一是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检查预习的效果如何。在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时可以让学生互查或让班干部检查。在检查预习质量时,老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题。在课前几分钟内进行检测,这样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把握上课的方向。

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的要求做到有层次,有重点。不宜课课雷同,也不宜要求过多。否则,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会因此而缺失。只要我们提出的预习目标要求得当,检验的方法有效可行,就会是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数学预习也是绿色教育的体现,让学生的脑能思,眼能看,口能说,手能动,情能融。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学生不但要会思考,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学生的高度参与,印象肯定深,也觉得有意义,慢慢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了。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还需要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

我想: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需要很长时间,不能一蹴而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但过程也许很曲折。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学科教学论(数学)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数学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有趣的数学课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网红”数学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