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学生实际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2017-03-28 05:12李天娥
成功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语作文生活

李天娥

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小学 陕西安康 725899

贴合学生实际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李天娥

白河县西营镇中心小学 陕西安康 725899

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通过亲自感知,观察思考,表扬激励,因地指导来丰富学生情感,拓宽学生思路,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写作活力,提高作文成效。

作文教学;体验;教法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觉得“无米下锅”,“言之无物”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亲身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作文是一项需要激情并创造激情的思维活动,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信心和期望。契诃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以此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等。

我在组织三年级同学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就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踢毽子比赛。学生兴趣高涨,体验深刻。在后来的作文中把这次活动描写的形象生动。如:胡佩月同学在她的《踢毽子》一文中这样写到:我来到操场上先选了一块人少的地方,用右手把毽子踮一踮,接着向上一抛,眼睛紧盯着毽子,当毽子快要落下时,我把右脚往里一弯,使劲地向上一踢,毽子又飞上了天。我高兴的叫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许多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他们叽叽喳喳的谈论着。只见毽子像蝴蝶一样在空中不停地翻飞。

如此生动的语言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是不会写出来的。我们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设情景,还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观察、思维,使学生入境生情,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潜移默化的积累了写作经验,丰富了积累。

二、学会观察,拓宽学生思路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激情满怀,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三、善于激励,体验成功乐趣

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谁还敢“亲近”作文呢?我想,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我把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没必要这么难过!”“这一处写得不够好,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吗?”……学生很喜欢看我的评语,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我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我都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看到学生欣赏自己作文的得意劲儿,我想:那渗入心田的甘泉不正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吗?

四、走进生活,激发写作活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只有如此,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五、因地指导,提高作文成效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写一篇像样的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写作时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完作文后,伸直腰杆,把作文本一合,便以为是大功告成。老师把作文本发下来,要求学生自己修改,有的学生非但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说:“如果大家都能自己修改了,还要老师干什么?”这种现象是很令人担忧的。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大文豪在写文章时,无不经过反复的修改,最终成为名篇佳作的。我国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推敲修改好几次,最终才用了“绿”字,恰到好处、生动传神。可见,正确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教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的,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也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可有时就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教师是值得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的。结合我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我发现老师在作文批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过于细致,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病句都一一用红笔圈注,没有留给学生自我修改,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另外,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往往就是:“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等判评性的评语,对学生没有指导性,学生不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是哪里需要修改。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便失去了兴趣,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写,老师改。”这样一个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呢?根据我平时的语文教学,在此谈几点拙见,与语文教学同仁共同交流切磋:

1、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严谨,将文中的主要错误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精炼的眉批和总批,批改切忌面面俱到。

2、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讲评之后,还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评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之后,让学生认真体会老师下的评语,然后请他们逐一上前边读自己的作文,对不合理的地方说自己的修改意见。对于提不出修改意见的,教师应当面指导修改。对离题作文应执导他重写。对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丰富内容,更提高一步。

3、在完成面对面批改之后,让补、调、换、删”的书面修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切忌走过场。

4、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肯定学生修改得好的地方,进一步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批上成绩,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5、教师在进行第二次作文讲评时,重点表扬认真修改的篇章或段落,这样学生便会有成就感。

通过以上环节的落实,学生渐渐地便会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作文习惯,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看来,只有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式作文教学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还给儿童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解放孩子的身、解放孩子的脑、解放孩子的心,才能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说,无拘无束地写,让作文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写作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1]《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2]《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

[3]《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评语作文生活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