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2017-03-28 21:38杨飞霞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盗墓归化目的论

高 贝,杨飞霞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目的论视角下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高 贝,杨飞霞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研究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对《盗墓笔记》《寻龙诀》两部盗墓类电影字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盗墓笔记》《寻龙诀》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实现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归化使电影中文化意味较强的表达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习惯;而异化则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受众能从译文中感受到原语文化独特的异国情调,正是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巧妙结合使得《盗墓笔记》《寻龙诀》的字幕翻译取得了成功,并对其在海外的影片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目的论;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近年来,电影成为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字幕翻译更是最为直接的传播媒介,使国内外影片被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纵观当前的华语电影,盗墓系列的电影在极具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兼含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字幕翻译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电影《盗墓笔记》《寻龙诀》在立足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墓葬文化基础上巧妙地结合悬疑、冒险、恐怖、惊悚等元素,使得其极有浓厚的东方主义神秘色彩,并体现出中国特有的“生死轮回”的哲学性价值观。此时,我国盗墓类电影的字幕翻译对其跨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源文化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处理以传递给目标受众是字幕翻译中必须深究的问题。

一、论对盗墓类电影字幕翻译适用性分析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最为各界所推崇的一种翻译理论,经过长期以来翻译界和影视界共同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目的论在电影的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事实上,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因此对于并没有过相似经历的目的语受众来说,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成为了第一大阻碍,这就需要译者通过目的论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加以解决。

(一)目的论的内容与原则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最早由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提出,并兴盛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成为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性理论。翻译目的论主张“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1]即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需根据该目的把握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语言转换。可见这与通常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不同,目的论更看重翻译目的是否得到了实现。

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有三项基本原则,它们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目的原则指在遵循原文的创作目的下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来对文本进行翻译,使目的语受众能很好接受和理解原文。“目的准则可以用来解决意译和直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等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2]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具有内在的连贯性,符合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认知环境。这里的连贯原则其实指的是语内连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意义,它强调译入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3]忠实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都必须符合目的原则。

总而言之,“翻译目的论主张围绕原文的创作目的对文本进行翻译,即译者要在理解原文内容和意图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合理的策略将其传达给目标受众[4]”。

(二)目的论在盗墓类电影字幕翻译的适用性

字幕翻译在当代影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影的字幕包括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两种。电影字幕翻译一般是指语际字幕的翻译,也就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语际字幕是指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印在屏幕下方”[5]。从这一理解来看,电影的字幕翻译和传统的文本翻译是有区别的,字幕翻译是对电影图像、声音和画面的补充,使目标语受众更全面地理解影片。这一目标与目的论的主张不谋而合,因此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的翻译中具体有先天的适用性。

目的论对电影字幕的翻译的适用性更加适用于盗墓类电影。中国的墓葬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牵扯方面甚广,风水罗盘、开封墓穴时间以及开墓人员配置等等都包含在内,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盗墓活动在历朝历代也屡禁不止,甚至几千年来也已形成多个完整的盗墓体系,有着其专业的盗墓技能与行话。这些在盗墓类电影中必然有所涉及,比如《寻龙诀》中出现的“摸金校尉”“黑驴蹄子”“粽子”等文化负载词,它们的翻译必须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译化成为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目的语。

二、目的论指导下盗墓类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分析

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下,要想目的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除了要确保目的论对字幕翻译进行宏观架构之外,翻译策略的选取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而通过研究和分析《盗墓笔记》《寻龙诀》这两部盗墓类影片中的翻译策略时,发现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交互使用让影片的英文字幕兼具了文化要素表达和语体简明流畅的特点,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表达习惯。

(一)归化

归化和异化两个术语由著名翻译家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其专著《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是指译者在翻译时要尽量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在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中语用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文翻译之后更加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因此,为了影片能够更好地被观众接受和喜欢,有些比较具有文化内涵的表达应尽量用相同或者相近表达效果的目的语来进行翻译,也就是使用异化策略来进行翻译。

1.电影《盗墓笔记》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运用

电影《盗墓笔记》的字幕翻译中在对一些特殊的文化负载词和语句的翻译过程中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以便使译语观众理解和接受。下面是一些译例分析:

例1原文:“什么东西到你手里边不拆得稀巴烂的。”

译文:“What doesn't come apart in your hands.”

“稀巴烂”是个很具有汉语口语韵味的词,尤其是在西南官话中较为常用。该词的意思是:“非常稀烂、破碎”。这里三叔主要用“稀巴烂”来形容吴邪喜欢拆东拆西,并且每次拆得非常零乱,把物件的原本模样破坏得一塌糊涂,他在说这句话时内心是担忧的,怕吴邪把这个宝贝给拆坏了。

而译文与字幕原文的语序保持一致,但是用“come apart”来代指吴邪把定西拆的稀巴烂这件事。在英语中,对一些动词的结果形态没有像汉语那样有着多种严格的细分,“come apart”这一表达精练简洁,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表达习惯。

例2原文:“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霜降水枯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脊现,宝殿龙楼去无数,贪狼百丈直步天罡。”

译 文:“East is on the left, West is on the right, Ahead is South, and North is behind. You can’t see it during winter. When the tide rises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mountain shows itself. I’ve been to all kinds of mountains before,iknow where the entrance is.”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象,是汉族神话中的四方之神,代指东南西北四大主要方位。这种方位的区分和表达形式是中国所特有的,若是直译,例如将“青龙”译为“Green Dragon”,目的语受众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在该影片的字幕翻译中,通过归化的翻译手法,直接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译为“East”“West”“South”“North”,使其直观易懂,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再看“霜降水枯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脊现,宝殿龙楼去无数,贪狼百丈直步天罡。”这一句,“霜降水枯”,在汉语中代指的是一种更季节的时间概念,在二十四节气中,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来临,在字幕翻译中被归化译成“during winter”十分恰到好处。“龙脊”也是个极富文化内涵的词,常常用来指山脊之处,也可代指山脉。后面的“宝殿龙楼”也指山脉,“宝殿”指的是形状平缓的山脉,“龙楼”则指山峰尖耸的高山,因此字幕翻译将这三个词译成“mountain”是比较符合目的语受众理解能力的。最后一句中的“贪狼”“天罡”是四象之下的星宿,二者放在一起常用来指明方向,与现在的北斗星作用一样。而影片中三叔等人要找的方向是墓穴的方向,译文将这一方向表达为“the entrance”意译得十分妥当,也符合英文表达精炼、简洁的宗旨。

2.电影《寻龙诀》字幕翻译归化策略运用

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寻龙诀》中同样被大量运用,因为该影片里面也出现了许多的行业术语和相关的文化负载词。下面是一些较为经典的例子:

例3原文:“墓主为防盗设下的致命机关对他们来说都不费吹灰之力。”

译文:“To escape the deadly traps is no more than a piece of cake for the Mojins.”

“不费吹灰之力”在汉语中是指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用花费一丁点力气。这个意思的表达恰好在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表达“a piece of cake”,如果说这里的归化策略用得起到好处,那么“To escape the deadly traps”就是这句话中归化策略用得最为精妙的地方,原句要表达的是“墓主为防盗设下的致命机关”,但在译文中却将主语重心放在他们——摸金校尉上,使得翻译表达更符合英文受众的理解习惯,同时也使得翻译简化,达到字幕翻译的基本要求。

例4原文:“这煮熟的鸭子咱不能又让它这么飞了!”

译文:“We can’t let this treasure slip!”

“煮熟的鸭子飞了”是我国有名的一个谚语,比喻原本有把握到手的东西意外失去了,有时也指没有好好掌握机会。影片里摸金校尉之一的王凯旋这么说是不甘心好不容易下到墓穴里一趟,却又因为蜡烛熄灭而不得不放弃到手的财物。(摸金校尉的规矩:“凡开大墓,必须在地宫墓室的东南角点上一支蜡烛,方可开棺摸金,若蜡烛熄灭,必须将到手的财物原物放回,退出墓穴,否则将有灾祸发生。”)译文在处理时,将“煮熟的鸭子飞了”译成“this treasure”,既符合影片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让英文受众明白其中含义,是十分贴切的。

(二)异化

异化是与归化相对立的一种翻译策略。它主张译者在翻译时要尽量向原文的作者靠拢,尽量抵抗来自强势文化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将读者带入原语文化中,感受独特的异国情调。《盗墓笔记》和《寻龙诀》这两部电影中也多处用到异化的翻译方法,下面分别来对其进行举例分析和探讨。

1.电影《盗墓笔记》字幕翻译异化策略运用

例5原文:“这是木佣,古人祭祀时用的,叫傀戏。”

译文:“These are wooden figures to bury with the dead. Ancient people used them in ancestral sacrifices. It’s called puppet play.”

原文“木佣”和“傀戏”是极具中国历史文化表达的词汇,需对其原文意思加以保留才能让它们背后的文化得以直观的体现。因此,译者的“wooden figures”和“puppet play”,可谓是使其神形兼具了。能够让国外的受众感受到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

例6原文:“合字上的朋友,灯笼挑高一点。”译文:“Our friends, lift your lamps higher.”

这句话是盗墓界的行话,意思是咱们是干同一行的,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身份和目的说明白了。译文对这句行话采取的是直译的方法,不仅可以保留下原文本来的意思和韵味,同时还能让目的语受众眼前一亮,还能引导其细细品味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行话,体会不一样的语言文化。

2.电影《寻龙诀》字幕翻译异化策略运用

例7原文:“在军队安插摸金校尉官衔,这官衔是干嘛的呢?就是到处探勘古墓,破门开棺,跟死人借钱买粮食。”

译文:“One emperor invented ‘Mojin Xiaowei’. They are official tomb robbers borrowing gold from the dead for the living. ”

这句话中的“摸金校尉”是我国盗墓体系中特有的专业名词,如果只是把它归化能盗墓者又不能够表现其特殊性,这个时候就得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了。在译文中,为了保留原文的滋味,将其译成“Mojin Xiaowei”是很合理的选择。因为在后文中有对“摸金校尉”作出详细的解释,并不影响受众的理解,反而使得这一表达增添许多神秘的文化色彩。

例8原文:“我和老王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内蒙草原插队。”

译文:“Wang andirelocated ourselves in Inner Mongolia for ‘Up to the Mountain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这句话时胡八一在回忆中讲述的。“上山下乡”“插队”是我国解放后的一段时间中的出现的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在电影字幕中将其译成“Up to the Mountain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特征,让目的语受众一眼就能识别并理解。

三、结束语

电影《盗墓笔记》和《寻龙诀》是华语电影界盗墓题材类电影的成功之作,两部影片的虽然盗墓情节各有侧重,但是它们最终都引申至了有关“生与死”的思考:但凡是人,有生就有死,所谓的长生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的是惨痛的代价,是不可取的邪恶之术。人类只有坦然地迎接生,接受死,方能放下执念,过上幸福的人生。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盗墓笔记》和《寻龙诀》两部影片中的具体事例加以分析和探讨,发现其电影字幕的翻译不论是采取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最终都是以让目的语受众理解和欣赏影片的内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为目标。

因此在盗墓系列电影的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使用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使得这两部影片才能在国内外票房上大获全胜。

[1]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9.

[2]杜阿晴.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电影《霸王别姬》《风月》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 14(4):94-97.

[3]万华林,胡光磊.从目的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9,(20):124-125.

[4]汪欲晓.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字幕翻译策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1:19.

[5]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1:48-187.

[编校:杨 琴]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ubtitles in Tomb Genre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GAO Bei, YANG Fei-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128)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subtitles in tomb genre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kopos theory, the two raider films including“Tomb Raiders” and “Mojin-The Lost Legend”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of thes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omb Raiders” and “Mojin-The Lost Legend” play the equally important rol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makes the strongly cultural expressions more in line with the English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habits, while the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keeps appropriate differences and uniquenes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culture,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feel the specially exotic culture from the translation. It is the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two strategies used in the film that makes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successful and promotes the overseas film propaganda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opos Theory; subtitles in tomb genre film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9

A

1671-9654(2017)01-0116-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1.031

2016-11-10

高贝(1981- ),女,湖南常德人,讲师,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盗墓归化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盗墓与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