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教学法整体感知《我是猫》

2017-03-29 15:15匡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匡会

【摘 要】文章注重文学题材课文的朗读教学,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养成预习自读,朗读体悟及读思结合的学习习惯。课堂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培养学生乐读善思、读议结合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感知全文。鼓励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强调以“读”促思,读中求“议”;通篇熟读,重点感悟。

【关键词】文学形象;感知体悟;重视朗读;读议一体

文学题材的作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本课文是全部作品中的一个十分精彩的片断。描写的是猫眼中的人,反映猫的期待及对现实的评论。课文描写幽默又较生动,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作品。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读”且要反复读熟读热课文,在此前提下引導学生有感情地能够分角色地练习朗读课文,逐步加深体悟作品描写的现实意义和发现的真理,让读者在与作者交际中感悟当时日本社会人情的冷漠、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的心理,还有作者对弱者给予的极大的同情。

一、重视阅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猫吃年糕的场景,体会心理描写,复述猫吃年糕的经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脉,理清思路,抓住课文重点内容。如先写“我”见厨房里无人,决定要抓住机会吃那块年糕,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事来。”开篇就以猫的视角观察到厨房里有一块吃剩的年糕,便从以能吃就吃的想法出发,向厨房走去。可是展眼一瞧,那年糕又香但又诱人,让人有些胆怯。当发现连人影都不见时,猫的胆子又大了,心想要吃就快吃,抓住良机,时不再来。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文学形象的心理描写,本文生动地刻画了面对良机的猫的一种期待心理。所以作者才自然悟出了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接下来再写“我”仍不见一个人影,便咬了一口年糕,当牙齿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这是生动地描写了“我”终于咬了一下年糕的感受,并由此悟出了第二个真理。当牙齿不能动了才意识到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晚了,就像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腿来,却越陷得深,越咬嘴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也不动了。这是生动地再现出“我”咬年糕后的尴尬情景。随着其情节的发展,悟出第二条真理就显得很自然,水到渠成。接着又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用了许多伎俩,最终直立起来,这才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部份是猫拔年糕经过描写最为传神而淋漓尽致的一段,先是“摇尾竖耳”;再是“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后来便“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我都觉得我已经不是猫了”;直至“到处转着圈儿跑”。最后作品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而愤恨地演完一场丑剧,主要描写出四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如小女孩儿、女仆、女主人和男主人,面对猫无助而尴尬的处境表现出来的冷漠和嘲讽。小学生时期,理解文学作品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有一定难度,以引导启发为主,重视阅读感知过程为主,学生能理解到哪步要予以尊重,不能做作强求,不能把老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二、读议结合,重点感悟

本课文是文学作品,作者描写猫“见年糕”、“吃年糕”和“拔年糕”三个不同场景及经过,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品读“见年糕”的场景经过,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如何体悟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经过及语言描写特点,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感知过程,发挥学生的积极阅读和思考乐趣,培养阅读感知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个“读”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感知课文的引导作用,积极贯彻“生本”理念和“双主作用”理念,把阅读感知课文的自主权放手给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阅读,乐于质疑,勇于探究。在精读文学作品中就是以此阅读的范式,引导学生勤于读书,善于思议,学会质疑,发展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读一读,议一议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品读猫“见年糕”的场景及经过,进而体会猫面对着诱人的年糕,在无人的情况下起伏变化的心理状态。由此让学生读后感悟到,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情。

读议结合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种好方法,重点品读感知课文,也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及能力。比如阅读猫“吃年糕”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读中重点体会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不能动弹了,“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读后自然感悟到猫发现“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的真理。指导阅读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重点体验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及心理活动。例如“摇尾竖耳”、“左右爪交替伸缩”“两只脚直立起来”、“到处转着圈儿跑”、“若不快些咬断它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最重要的是忍耐”、“已经不是猫了”、“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于是才悟出“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条真理。另外,教师在引导读课文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过程。如由“可笑”到“可怜”,再到“同情”,逐步阅读体悟,进而能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升华“读”的教学目标。

三、互动探究,巩固迁移

以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巩固迁移读的能力。熟读课文目标达成后,有必要训练学生从阅读感悟到感知,复述课文,训练表达能力。分组朗读,重点感知。如一组朗读猫“见年糕”和“吃年糕”的场景,练习表述猫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吃年糕,并练习用自己简洁通顺的语言表述“见”和“吃”的经过。二组朗读猫“拔年糕”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猫吃年糕的场景经过、心理活动及“发现的真理”三者间的联系,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开展讨论交流。要有广泛性、民主性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体悟深浅无妨,重在读议的感知过程,教师要善于给予激励。课文最后部份四个不同身份的人物描写,最好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巩固感知和体悟,随着熟读课文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要求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着猫的窘境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进而使感知情感升华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冷漠人情的不满与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