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创想,万国博物馆成长记

2017-03-29 03:26雨田
收藏·拍卖 2017年3期
关键词:卢浮宫藏品法国

文/图:雨田

卢浮宫的创想,万国博物馆成长记

文/图:雨田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文化爱好者,想必一定看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卢浮宫与紫禁城这两座东西方的艺术圣殿,它们遥相对望,承载着人类文明精华让无数人为之景仰。而此次,卢浮宫的馆藏远涉重洋,来到古老的中国展出,地点则选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自1月23日起开始展出,中国的观众此番也可以一睹其丰富多元的文化,感受卢浮宫八百年来不断突破自我的成长历程。

审视自我,126件套馆藏珍品亮相

此次展览 “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共同举办,这是两个世界级大馆的又一次重要合作。展览以卢浮宫的博物馆发展历程为主线展开,以时间序列分 “宫殿与王室收藏”“卢浮宫与启蒙运动”“拿破仑博物馆”“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今日卢浮宫”五个部分,回顾了自12世纪末腓力二世在塞纳河右岸建起军事防御工事卢浮塔开始,卢浮宫逐步扩建成王室的宫殿,并吸引了各时期最优秀的建筑师、雕塑家、画家为之服务,赋予了这座建筑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随着王室中心转移到凡尔赛宫,卢浮宫逐步成为艺术品的存放和展示之所。18世纪末,卢浮宫正式成为博物馆,以“王室收藏”为基础的国家收藏品对公众开放,这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力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次大展集合了卢浮宫八个部门和欧仁·德拉克鲁瓦博物馆(隶属卢浮宫博物馆)的126件套珍贵藏品,以审视自己的角度,发掘卢浮宫建筑群的变迁与王室以及各个时期权贵、艺术家、收藏家之间的关系,探讨博物馆发展与不断充实藏品的方法。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次珍藏和艺术品的展示,也是卢浮宫这个世界艺术殿堂诞生历程的展示,是美与历史的交融,同时也是两大国家博物馆运营管理工作的一次交流。

穿盔甲的法国国王弗郎索瓦一世青铜雕像路易-克劳德·瓦兹(1716-1772年)铸造1756年高63cm,长81cm,厚42cm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藏这件作品于1756年委托制作而成,1782-1796年置于卢浮宫古代艺术厅,1796年至1816年藏于法国历史建筑博物馆,1817年入藏卢浮宫。法国国王弗郎索瓦一世(1494-1547年)于1515年至1547年在位。虽然他的政治建树寥寥无几,但是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带到法国,是法国崇尚艺术的先驱者,更为法国后世艺术的发展及收藏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顶尖博物馆,卢浮宫自18世纪以来,由皇宫逐渐成为承载着启蒙世纪“百科全书精神”的博物馆,最终演化成当今的世界文明朝圣地。

据悉,展览选取展品的原则是能够展现卢浮宫的历史与发展,所以有很多历史印记比较强的藏品,比如路易十四、拿破仑时期的藏品;并且还要展现卢浮宫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成为“万国博物馆”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这一点从新入藏的《马头》以及视频展示的当代艺术收藏品中可以体现。

18世纪时,启蒙思想在法国方兴未艾,随着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崛起,原作为皇室私人珍藏的众多艺术品被呼吁转变为国家收藏,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促使了卢浮宫变为王室收藏品博物馆。到了拿破仑一世统治时,不仅集成了大革命时期的查抄所得,还因拿破仑军队的东征西讨掠夺了大量的海外艺术品,其时,众多法国冒险家从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等文明故地带回了众多的精美艺术品,而拿破仑的继任者们也都十分热心扩充卢浮宫的藏品,从路易十八(Louis XVIII)、查理十世(CharlesX)到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从第二共和国、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的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无不如此。到19世纪,卢浮宫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时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既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任国王的宫殿,又是艺术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万国博物馆。那些无与伦比的绘画、雕塑、工艺品筑成了卢浮宫最为坚实的收藏基石。

在此次展览中,也有不少来自于这时期的珍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油画杰作、古埃及的莎草绘画、古罗马的石刻雕塑,让人目不暇接。

建筑构件:弓箭手彩釉砖公元前522-前486年(阿契美尼德时代,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彩釉硅砖高194cm,长82cm,厚41cm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东方文物部藏这幅弓箭手彩釉砖来自波斯帝国的君主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王宫内以军队为主体的一组釉砖装饰壁画。壁画中的人们手持长矛、弓箭和箭筒,可能是国王不死的卫士或者代表理想中的波斯人的形象

大理石雕塑:狮子公元1世纪碧玄岩和黄色大理石高96cm,宽132cm,厚45cm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希腊、伊特鲁里亚及罗马文物部藏这尊公元1世纪的狮子石雕,由一整块碧玄岩打造而成。这种石料在当时专供皇室订制作品使用。石雕的原收藏者为亚历山大·阿尔巴尼红衣主教(1692–1779年),他是教皇克莱蒙特六世的侄子,为18世纪古罗马文物收藏大家。1815年,卢浮宫买下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藏品。

马头“坎查”钢匕首17世纪;印度制作长40cm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伊斯兰艺术部藏这把匕首原由萨拉曼·德·罗斯柴尔德收藏,1922年捐赠给卢浮宫博物馆

突破自我,古老博物馆的多元化新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原有的博物馆设施日益陈旧,原已是古建的卢浮宫已经日益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收藏、展示需求。为此,自1981年起,法国政府启动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划——当时密特朗总统支持的“大卢浮宫计划”,卢浮宫被精心地重新翻修;原先的宫殿被全部腾出,作为展厅;还有那贝聿铭设计的著名玻璃金字塔……这一切都使古老的卢浮宫焕发出新的生命,这个庞大的建筑工程也为整个法国博物馆界指引了方向,卢浮宫为法国乃至世界其他博物馆的深刻转型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当然,除了自身规模扩大和在全球举办各种展览外,卢浮宫前进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止,馆方不断丰富学术和文化遗址保护活动,2012年,新的伊斯兰艺术部展厅对外开放。此外,应阿联酋政府的请求,卢浮宫投入到不同凡响而极具前瞻性的“阿布扎比卢浮宫”计划中,在不久的未来,“沙漠卢浮宫”将与世人见面,这又是卢浮宫迈得更开放、更多元的一步。

而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卢浮宫的成长历程可以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回到文章的开头,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我们也不妨在物质条件飞跃的当下,扩大自己的收藏视野,缔造属于东方的博物馆传奇。

(编辑/雷焕昂)

猜你喜欢
卢浮宫藏品法国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法国(三)
法国(一)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