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的新教学理念辨析

2017-03-29 11:09李子丹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心理念大学

文/李子丹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就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而言,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因此,它有“传统的教学理念”,亦称“旧教学理念”和“新教学理念”,亦称“现代教学理念”之别。传统教学理念,其基本要义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者——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那么面对大学课堂新形势的要求,“新教学理念”应该是什么呢?基于认知角度和程度的不同,人们对“新教学理念”往往有不同的回答,从而形成了对新教学理念认知的多样性。例如:基于现代大学教学与人的关系的价值判断,形成了人本教学理念;基于“主体间性”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交往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等理念;基于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形成了生命教学理念、体验教学理念,等等;有人从具体教学工作出发,提出了如“知识传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理念”、“专业精神与博学多才相结合的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等等;还有人提出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性”等种种理念,真是不一而足。

上述各种理念的提出,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可供选择的思想观念——这也正如一个篮子装满了各种蔬菜,人们可以各取所需,需要什么可以选择什么。虽然说方便了,但毕竟缺乏深层意义,从学术研究而言,更缺乏本质性的思考。那么,新教学理念应该是什么呢?既然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理念,所以提炼新的教学理念应选取最佳的角度,而最佳角度应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失去了此基本职能也就失去了高校存在的基本理由。而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即它所培养的对象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以此出发,同时对照传统教育理念“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再参照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的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确定为:以学生为中心。

但由于我们研究教学理念的根本目的是用于指导大学课堂教学,而“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最核心的教学理念,高度概扩,缺乏直接的操作性,因而我们不妨再从“大学课堂教学应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直接关注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探求那既具根本性又具直接操作性的理念应该是什么。那么,“大学课堂教学应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也可以从古今中外的一些大师的论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而“立人”应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探索、思考、学习以及实践的能力。德国哲学家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灵。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力。法国哲学家卢梭说:(教学)“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种观点和中国的“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十分相似。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他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说明教育要全面育人,重在能力与人格培养。

以上陈述,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大学课堂教学究竟要做什么、追求什么。而这种“基本价值取向”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要探求的大学课堂教学理念:“大学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情感等)和学习、思考、探索以及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妨把大学课堂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完整地表述为“一个中心,两个重在培养”,即: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二、“两个重在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良好的思维品质、情感等);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思考、探索以及实践的能力,即修心与修智。这样理解大学课堂新理念将更具普遍性、概括性、更本质、更具根本性,其它所谓新教学理念都可据此引申出来,或看作是它的具体化;我们还认为,也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能与其“真意”(绝对正确的意义)不会相去甚远。这种新教学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所掌握,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因而必将深入而有效地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

[1]陈雅芳.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3(2):20-21.

[2]段作章.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探析[J].教育导刊,2011(11):15-17.

[3]王洪才,刘隽颖,解德渤.大学创新教学:理念、特征与误区[J].中国大学教学,2016(2):20.

猜你喜欢
中心理念大学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留白”是个大学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