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好书”在出版新时代的意义、特征和定位

2017-03-29 11:09吉祖斌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好书出版物模态

文/吉祖斌

多出好书一直是党和国家人民赋予出版单位的光荣使命,是出版业的永恒主题和终极目标,更是出版人的唯一天职。因出版物自身具有经济属性(又称商品属性)和社会属性(又称意识形态属性)的双重属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多出好书”曾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认识多出好书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特征,如何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推进好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以 “多出好书”为着眼点,促进出版业转型发展提升文化自信,这已是每一个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出版工作实际,笔者对在新时期如何认识多出好书的时代意义、特征和定位做了一点思考。

一、多出好书的新时代意义

(一)多出好书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这就要求出版工作者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道德价值作用,多出好书,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国民阅读好书的文化习惯,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二)多出好书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出版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多出精品力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住思想舆论阵地的红色地带,勇敢地向黑色地带亮剑,大张旗鼓地争取灰色地带。多出好书是出版从业人员在意识形态领域为党的领导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多出好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杆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提高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质量,也要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让人民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只有两个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才是真正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好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是巨大的、多元的,出版工作者必须多出好书,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精气神,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的重任。

(四)多出好书是出版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

目前,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国有出版单位在新一轮的出版竞争中使出浑身解数,跨体制合作、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多元并举,然而,如果用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效率来应对未来出版的竞争,必定处于劣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又要对出版转型的驱动力做客观全面的具体分析,怎么由传统上的“多出好书”走向未来意义上的“多出好书”,需要每个出版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未来出版“书”的形态包括什么,“好”的价值判断系统是什么,未来好书的生态系统是如何产“出”的,如何由“多”出版走向“多”用户,成为“多”阅读,怎么处理“多”和“好”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这个意义而言的“多出好书”,必将成为深化出版转型的新动力。

二、多出好书的新时代特征

在现代出版中,“书籍”的概念已经被“出版物”的概念替代。出版物一般指人们为了社会需要,把文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经过编辑、复制和装帧向公众传播或出售的作品,是精神创作和物质生产的统一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出版业自身的发展,人们对出版物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和加深的。在当下出版实践中,现代出版物已经呈现出多模态语篇、多生态载体和多业态传播的三个重要时代特征。三个特征互相影响,互为制约,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形态造就了当下出版并蕴含着出版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

(一)多模态的语篇形态

多模态语篇,指出版物内容表现形式既包括静态的文字、图片等符号,又包括动态的声音、图像等符号。在多模态的语篇形式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线性阅读和图像式阅读,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基于对多模态语篇的认识,一方面,传统的出版物加大了读图和听书的内容含量,另一方面,图像式阅读类等出版物成为一种独立的出版物模态,不再依附传统的文字类出版物。不同模态的出版物形成了竞争关系,同一出版物又在探索多模态的呈现方式,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模态格局决定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版物将会借助现代技术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多生态的载体格局

多生态载体,指现代出版物生产制作的载体形式多样,载体间共生互惠。多生态载体的出版物分为印刷型出版物、音像型出版物、缩微型出版物、数字型出版物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多生态载体的出版物之间分割独立,在各自封闭的时空中沿着平行的路径发展,鲜有交叉融合,生态个体发展进化能力薄弱,整个出版生态圈波澜不惊。目前,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出版物生态个体之间融合裂变,孕育出一大批新的生态物种,集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数字出版在这个生态系统竞争中已崭露头角、发展势态迅猛。不同生态你来我往,为彼此提供滋养,一个欣欣向荣的大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三)多业态的传播方式

多业态传播,指现代出版物传播的渠道和用户接受传播的方式差异多样。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封闭式传播和开放式传播。封闭式传播以传统的书店为代表,它们的经营业态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一般以传播具有物理形态的出版物为主。开放式传播以互联网传播为代表,它一般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以传播二进制的数字出版内容,又可以为具有物理形态的出版物建立互联网销售服务平台。当前,封闭式传播业态和开放式传统业态正在积极融合发展。用户接受传播的方式有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两种形式。具有物理形态的出版物一般与用户之间建立的是被动传播关系;以互联网、手机为阅读方式的出版物与用户之间建立的是主动关系。

三、多出好书的新时代定位

基于对当下出版物新时代特征的认识,对现代“好书”的认识既要遵循出版物自身的双重属性,以社会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同时又要紧密联系目前的出版实践,为好书建立复合的价值判断系统。在当前的出版形式下,与时俱进的出版价值取向、结构优化的出版供给体系、融合创新的出版生态形式和高效多样的出版关怀方案构成了现代出版好书的四项主要标准。

(一)与时俱进的出版价值取向

任何一本好书都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现实写照,与时俱进的出版价值内容取向是好书的根本生命力。在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之下,出版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焦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新政策、新发展、新突破,用优秀的出版内容引领时代的大发展,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抒写时代的新篇章,推动时代的新发展。任何脱离当下时代特征和时代品味的出版物,即使取得昙花一现的经济效益,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和人们唾弃。

(二)结构优化的出版供给体系

“独木不成林”,一本好书不足以奏响出版最美声部。建立结构优化的出版供给体系是当前出版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在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免疫力,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要站在出版全流程的角度,从选题论证、产品结构、复制生产、渠道拓展、用户服务等层面,严格好书产出机制,建设系列好书出版体系,辩证看待畅销书与常销书,不跟风,不盲从,不出庸书和不合格书。

(三)融合创新的出版生态形式

“一花不是春”,单一的出版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以媒体融合、技术融合、区域融合、渠道融合等手段,创新繁荣我们的出版物生态系统。目前,出版单位正在积极探索纸质阅读如何与手机阅读相结合,传统报刊阅读如何与社交新媒体阅读相结合,各种热门IP衍生文化消费品横空出世,各类新兴的数字出版如雨后春笋。需要指出的是,从无到有,从一到多,出版生态系统已开始破土发芽,开花结果,然后这个生态系统如何自我调节发展,如何稳定平衡需要出版者为这个系统注入生命力强,既能与全系统和谐共生发展,又能促进系统更新换代的活力分子,这样的活力分子才是出版者所追求的好书生态形式。

(四)高效多样的出版关怀方案

好书应该拥有好的用户黏度,建立标准化的出版用户关怀体系有利于好书的长远建设,也是好书题中应有之义。需要通过建立高效人性化的市场和用户服务机制提高客户忠诚度,延长客户生命周期,改进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当前,客户关怀形式比较零碎,方法不成体系,更没有形成高效多样的关怀方案。以出版物为中介的用户关怀更应该带有人文情怀,触及用户深层次的文化心理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客户数据分析,推送某类出版物或出版书目。把阅读需求和用户的个人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理想信念追求等统一协调,应该是出版人当下需要着手建立的关怀方案。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出好书作为出版单位的中心任务,它的重要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和中央对出版单位多出好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出版工作者必须为此砥砺奋进。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下,出版单位不能故步自封、坐井观天,应当牢牢把握当代出版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新思维、新科技、新业态为创新转型导向,进一步多出好书。

[1]杨牧之.出版业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多出好书[J].编辑之友,2007(2).

[2]聂震宁.多出好书应是出版业的终极目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1-4.

[3]徐颖.多出好书,推进阅读[J].编辑实务,2010(2).

[4]张志强.现代出版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好书出版物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2017年出版物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