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探析

2017-03-29 14:02赵瑞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互联网+

赵瑞杰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探析

赵瑞杰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互联网+”的出现,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95后”学生党员的时代特点、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都对学生党支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学生党支部所面临的挑战入手,着重讨论“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途径。

互联网+;“95后”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

2005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1]。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独具创新意识,必将进一步深刻影响乃至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提升党员素质、顺利开展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党支部面临的挑战

1.“95后”学生党员的时代特点

第一,“95后”学生党员渴求强烈的认同感。张静曾对“95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作为沟通方式,排名第一的是微信,占81.9%;其次是腾讯QQ,占75.6%。使用互联网沟通功能,排名最高的是“聊天功能”和“查看好友动态”,分别占82.3%和67.5%。[2]由此可见,“95后”大学生渴望成为与信息时代同步的主体,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希冀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状态。“95后”学生党员党性较强,他们渴望获得成功,希望自己成为时代的表率。精神层面上,他们具有平等的意识,渴望独立。和普通年轻人一样,闲暇时他们也比较“宅”,喜欢网络购物、创建网络工作室等等。少部分学生甚至渴望成为“网红”,受众人夸赞和关注。

2.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影响“95后”学生党员的“三观”

“95后”学生党员有着崇高的信仰,是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和引领者。同时,他们仍然比较年轻,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仍有待深入,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及错误的思想观念很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及道德意识。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党性素质是否过硬,对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考验。

3.互联网的虚拟化影响“95后”学生党员的现实参与

学生党员在网上聊天、获取政治信息、参与活动,开拓了学生党员的视野,提高了党员工作的时效性。但由于网上信息的复杂性,部分学生党员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少数学生党员沉迷网络,道德观和人生观发生偏差,这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党支部的网络监督及引导若不能与时俱进,既不利于学生党员在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成长,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政治判断,无法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途径

1.利用“网红”资源,开拓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新模式

学生党支部在进行思想引领时,可以广泛利用“网红”资源。这里的“网红”特指网络上的红色文学、文化资源。如借助中共中央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榜样》,以“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为主题,请全体党员共同聆听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领略红色人格魅力。学生党支部可以红色历史素材教育学生党员,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党员。这种以德助教的教育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他们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搭建微聊公众平台,开创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新格局

根据《意见》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要求,高校各基层组织对组织发展、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尝试。但由于学生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差异以及年级、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党支部诸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党支部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落实支部制度。

其一,“互联网+教室”=微课堂。以往,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学习时,会把学生党员集中到一个教室或会议室,学习内容相对枯燥。而且学生情况各异,既无法保证出勤率,也无法保证学习成效。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改变传统的组织模式,开设网络开放课堂,定期将时事政治、热点新闻、中央相关政策制度上传到网络课堂,在校党员、实习党员及在外党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结合自己的需求,制定学习方案,调整学习计划。微课堂的主旨在于变集中为分散,以分散学习达到集中思想。

其二,“互联网+短信”=微聊。借助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下的多种自媒体,开展支部活动,落实支部制度,关注党员动态。如建立网络支部大会,利用微信群聊开展民主生活、民主评议;成立党建课堂,利用微信、QQ等定期收取党员思想汇报;开设“党员之窗”,关注党员贴吧、微博及朋友圈,了解党员思想动态,适时引导。

3.提升“互联+”工作思维,开启党支部作风建设新篇章

互联网的开放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的同时,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提供了空间。西方文化中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95后”大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说教方式教育“95后”学生党员,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就需要考虑新的教育方式,而“互联网+”工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对教师、对支部都是一种新的体验。

体验一:教师服务学生。学生党支部以专业分设专业支部,选拔业务精、立场强、素质高的教师党员做支部书记,由教育者、管理者转型为服务者。以专业为导向,开设公众号,从学习、科研、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服务,使学生党员能从过去的狂晒——晒生活、晒心情、晒消费、晒情感、晒吐槽,转化为有意义的晒——晒理想、晒目标、晒自我价值观。

体验二:党员服务群众。学生党支部号召教师党员定期在公众号中发布一些正能量新闻,如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专题、地震灾区直击等。教师党员号召学生党员共同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如参观儿童福利院、为贫困小学生补课等,以唤醒学生党员心中的服务意识,增强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党支部应认清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对网络给予实时监管,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错误引导。另外,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时应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

[1]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05-04-17)(2016-05-17).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1/10991448.html.

[2]张静.“互联网+”时代“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3):18-20.

2016-07-25

赵瑞杰(1980- ),女,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7;D263

A

2095-7602(2017)01-0007-0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互联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