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2017-03-29 15:57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能生理生化

倪 娜(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 243041)

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倪 娜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 243041)

本文从三个部分对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进行分析。分析当前针对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研究现状;并对生理生化监控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性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运动员;训练;生理生化监控

运动员只有将自己的身体潜能发挥出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为国家争光。因此,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生理生化监控非常重要。通过监控,掌握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体能情况以及优势、缺陷等,才能制定更加完善的监控对策,确保运动员的训练实效。

1 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概述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重视。

所谓运动训练,即由专业的教练员来引导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过程,旨在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更加优异。就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形势来看,体育运动训练已从单一的学科演变成了现今的分支多、综合性强的学科。影响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科科学技术水平、科研成果的应用等等。而与运动有关的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营养学、训练器械等因素有机地结合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训练科技保障体系。

所谓训练监控就是将与运动有关的医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理论结合起来,并将这些方法和手段综合起来,研究运动训练并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过程。训练监控是以调整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为目标的监控过程,使教练员所设计的训练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让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体能等调整到最佳运动状态,使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

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运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智能等共同构成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的关键。运动员在产生能量的同时达到运动的最佳状态,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运动能力。能量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进行各种训练活动的基本要求,而与运动相关的心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力学中所存在的障碍会影响运动员体内能量的产生、控制和使用。这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例如:心理学障碍可利用心理学过程来影响运动员对能量的控制,或者使运动员无法正常利用生物力学所提供的最佳能量。因此训练监控中有几部分非常重要,比如:研究三大障碍的医务监督,评定测试运动员心理,诊断分析生物力学技术等。

训练监控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生理生化监控的主要工作过程就是通过一些生理生化方法以及技术来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评估,比如:训练的强度是否超负荷、训练的方法手段是否合理、机体对训练过程是否适应等。监控过程能有效地帮助教练员对训练效果进行掌握,使教练员能够正确地调整和评价训练计划和方案。

2 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作用

2.1 评价训练负荷的大小及合理性

针对运动员的心率、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从而对运动训练的负荷强度、负荷量进行评价,并结合与运动相关的训练学,使评定训练效果的过程更加严谨、真实。

2.2 评价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评价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的方法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效是监控工作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一工作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全方位地掌握其是否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并能够检测出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水平,从而对教练员提出合理的训练改进建议[3]。

2.3 评价辅助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对运动员机能恢复型训练、放松训练的方法和运动比赛之前的训练等与运动训练相关的活动都要进行合理的评估。除此之外,对运动员的增重或减重训练等一些与提高专项能力无关的训练方法以及手段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估。

2.4 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对运动员身体的机能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价是生理生化监控的工作核心。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状态影响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因此应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身体的疲劳程度以及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及诊断。运动员进行大负荷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机体状态、体能恢复情况等要更加了解。教练员可通过评价结果来调整训练安排的进度和内容,从而使运动训练方案更具有可行性,进而防止运动员由于运动过度而产生疲劳或损伤。

2.5 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安排要具有科学性,重视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恢复过程。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那么运动训练就会是无效的。要应用合理的恢复手段以及方法来安排训练内容,并通过膳食、营养品、中医药等合理、有效的恢复方法来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恢复到最佳状态[4]。

3 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现状

运动员训练的生化监控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一些内在反应进行观察。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对人体的一些新陈代谢方式有所发现,发现运动过程中身体如何发生生理变化以及运动的时间与强度会影响身体的代谢。有一些物质对于身体的代谢是有帮助的,而有一些物质不利于身体的代谢,进而,运动员可以食用的东西被清晰地指出来,也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食谱。第三阶段是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国家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研究如何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

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体育的相关研究开始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对体育研究的兴盛时期。最初运动员采取的训练方式以大量运动为主,认为只有大量的运动训练才能有成绩上的突破和发展。一些科研人员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做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当时开展的难度较大。经过长期的实验,最后得出一些指标可以研究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这些指标反映着运动员的生理机能,这也为当时的大量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运动员进行大量训练之后的一些指标变化的监测会发现,大量的训练之后运动员的一些代表着身体机能的指标开始有所加强,换句话说,就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通过大量训练之后变得更好。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关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成为我国体育研究的重点项目,相关专著相继出版。这些论著总结和指出运动员身体机能研究的重要性和对未来体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些年,我国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员进行不同的身体机能的研究,发现不同体育项目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应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评定方案设计,使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4]。

20世纪末期,已经发现对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一项很必要的也很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关系到运动员身体机能的问题,还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掌握运动员训练之后身体机能的表现,才能更好地帮助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一些科学家根据人的生物体质,结合生物技术,对运动员训练之后的身体进行监控研究,针对不同的项目做不同的训练,达到相应的身体机能指标。通过设置一些更细致的指标监控,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同时将不同人的身体素质差异也考虑进去,为每一名运动员设计一个符合自身身体条件的训练体系。同时对已经设计的训练体系在实际的应用中进行监控,评价此体系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最终设计出一个专项的训练体系。

4 运动员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与方法

训练监控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研究。这项科研工作对工作的内容要求相当严格,在按照实验计划操作的同时要确保实验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尤其要注重按照运动员的状态来调整训练方案。在训练监控工作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4.1 个体化

人所具有的先天素质和在后天训练之后所发生的差异会很大,因此在进行动态监测时要考虑全面。由于受自身条件的影响,每个个体所发生的稳定变化使在进行训练效果评估时更真实,因此在进行训练监控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监测。

4.2 系统化

为了保证测试内容的一贯性,形成系统化的测试方法,需保证在测试内容和测试效果完整的前提下完成训练监控任务,动态地观察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和运动水平。想要完整地进行系统测试,需要遵从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满足所有的测试条件,按照测试指标进行测试,同时保证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寻找专业的测试员,从而完成测试过程。并要保证不会被其他因素干扰,在测试前要做好详细记录;第二,测试要有周期性的安排计划,保证计划内容详细完整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测试每一位运动员。根据其训练方案、训练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测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不可以急功近利。

4.3 指标选择合理化

保证测量指标的合理化是顺利完成测量过程的基本要求。测量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对运动员的训练产生干扰、对运动员身体产生伤害,应在保证数据有效、完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测量次数和测试频率。要以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为原则,有效、准确地进行指标测量,以其血乳酸、血清肌酸激素、血尿素的测量结果作为其指标判断的有效依据。为了降低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和提高训练效果,要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在进行测量的同时,要以最少测量与最大量信息为原则,进而灵活选取测量方法,保证对运动员的数据采集工作做到完整具体。

4.4 规范化

这里所指的规范化,是指对运动员训练进行生理监控时仪器使用要规范。只有保证对仪器使用操作的正确合理,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在仪器监控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这些误差在可以忽略的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如果超出误差的范围,就会影响最终的结果[5]。

另外,在进行训练监控测试的方法选择上不能只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对运动负荷的大小和运动员身体反应的程度必须进行相对精细的定量分析。应该尽量选择全定量的测试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满足科学训练的要求。运动员训练监控体系应该随着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

5 结语

为了确保运动训练的实效性,必须要强化其生化监控的力度,合理规划训练时间,选择训练手段,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训练效果,提高我国运动员的体能和综合素养。

[1]赵杰修,田野,冯连世.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2016(1):43-48.

[2]冯连世.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C].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16.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田野,王清,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J].体育科学,2011(9):3-11.

[5]马海燕.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和评价[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4.

2016-11-15

倪 娜(1985- ),女,讲师,硕士,从事运动训练学研究。

G808

A

2095-7602(2017)04-0086-03

猜你喜欢
机能生理生化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打破生理“平衡”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