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强化、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三重理路

2017-03-29 20:00郑芳芳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师生特色

郑芳芳

(安庆师范大学 工会,安徽安庆 246133)

坚定、强化、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三重理路

郑芳芳

(安庆师范大学 工会,安徽安庆 246133)

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关乎党对高校的领导,还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党建工作要做到“四个坚定”,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人民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实践标准;实现“四个强化”,即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强化党的纪律建设、强化中国特色;推动“四个创新”,即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论、方法、载体和平台。

坚定;强化;创新;高校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如何加强与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为加强高校党建提供了基本的工作遵循,也对高校党建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不同程度的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工作效果不突出。怎样提升高校党建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坚定、强化、创新这三重理路入手。

1 “四个坚定”:高校党建工作的本质要求

高校党建是党建工作的一种形态,具有党建工作普遍特征,同时也具有高校的具体特点。其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个方面,其核心和关键点即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建设。本质是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以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这一本质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实现“四个坚定”,把党建设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把高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摇篮。

1.1 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经济发展飞速,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些物质领域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思想领域变化。当前,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日趋多样,一些错误思潮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也影响到了部分党员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信仰理想的缺失已经成为令人高度重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57。所以,高校党建要长期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为广大党员补精神上的“钙”,帮助广大师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2 坚定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人民立场是咱们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坚定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相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而言,就是要广大党员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意识,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师生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

1.3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之根本指导思想,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说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时代,敌对势力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与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的斗争日趋激烈,企图通过资本渗透、学术研讨、煽动传播、数据挖掘等多种手段动摇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1]61。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广大师生党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信仰者、守护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1.4 坚定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坚定实践标准,要与广大师生党员的学习实践、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广大师生党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认同并固化党的基本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党性修养;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党员标准,自觉生成党性行为,提升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教育实践。

2 “四个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选择

高校是精英荟萃之地,是思想争鸣之地,是文化传承之地,是人才培育之地,也是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阵地。“经过几十年的生成和演化,学术思想界和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带有特定的政治倾向性的错误思潮,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新闻自由’、公民社会以及儒化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等,质疑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这些错误思潮的传播,不仅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也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任务。要对当前高校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做到有效应对和积极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就必须做到“四个强化”。

2.1 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高校必须要强化党的领导,这是关系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根本任务和战略选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做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及为人民服务。

党对高校的领导如何强化,首先要强化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加强高校党委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高校的办学方向,保证高校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强化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发挥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的作用,凝聚广大师生力量和智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再次,要强化高校党员教育,保证高校师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成为党在高校的旗帜,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骨干,成为学习和工作的标兵。

2.2 强化党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高校党建工作要强化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内民主发扬充分,尊重高校师生党员主体地位的存在,把高校师生党员的民主权利放在首位,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使高校师生党员自觉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活力。

高校党建工作要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加强高校师生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教育与培养,使高校师生党员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维护中央权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效提升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2.3 强化党的纪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使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1]111。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着党纪党规教育不到位、党纪党规执行力度不够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等现象,还出现了个别党员师德缺失、贪污腐化的现象。由此看来,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党纪律建设。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等方面,其中政治纪律是核心。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强化党的纪律建设,首先要完善高校党纪党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遵循,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完善高校党的纪律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其次要强化师生党员的纪律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实现党纪党规教育全覆盖,使每位师生党员做到真学、真懂、真行,争做学规、懂规、守规模范。三是要强化纪律执行,高校党组织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平等执纪、刚性执纪,要敢于亮剑,对违纪事件和行为零容忍,马上发现、立即查处,提高纪律执行力,坚决维护纪律严肃性。

2.4 强化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同时又指出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国特色,首先要强化高校党建理论的中国特色,马列主义的力量伟大之处即在于,它是与各个国家具体革命的实践相互关联。就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学会将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灵活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中来,如果马克思主义失去了中国特色,那这只能是空洞抽象的马克思主义。高校党建理论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要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高校建设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与中国文化生成的环境相结合,提升理论的中国品格和中国气派。其次要强化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中国特色,高校党建工作不能照搬照抄他国政党建设的模式,应该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从中国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

3 “四个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内核

创新是党建工作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高校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流,但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新挑战,同时敌对势力对我国渗透更加隐蔽,方式呈现多样化;高校所处国内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民众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党和国家赋予了高校的新的工作任务和使命。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加强创新,将高校党组织建设成为高校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工作任务,践行高校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

3.1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国理政理论创新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南。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建设发展的实践逐步深入,高校的职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拓展,高校党建工作也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有新发展,这些为当前高校党建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高校党建工作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二者统一起来,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师生,以先进的理论凝聚师生,以先进的理论鼓舞师生,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让高校党组织成为坚实的战斗堡垒,保证高校的办学性质,保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从而推进高校全面、深化、科学的发展。

3.2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的工作倾向,师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尊重,党建工作不能入脑入心,广大师生党员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党组织建设及党员教育成果不理想,显示出懒散、走过场等问题。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从师生党员的主体性视角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教育广大师生党员自觉将党的共性追求摆在首位,又要关注广大师生党员的个体合理合法的个性追求;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注重传播艺术,改变话语方式,既要有绣花式的工匠精神,又能发挥十个手指弹钢琴的协作精神,实现“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统一,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果。

3.3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载体

载体,是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承载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元素。高校党建工作要从主体实践的视角去开展载体创新。高校因其主体身份构成的特定化及文化氛围的多元化,使广大师生党员的主体实践也出现不同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学习实践、工作实践、生活实践和认识提升实践。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入到广大师生党员的主体实践中去创新载体,将党建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蕴含于广大师生党员学习实践中,蕴含于广大师生党员工作实践中,蕴含于广大师生党员生活实践中,蕴含于广大师生党员认识提升实践中,使党建工作与师生党员的成长、生活、发展相统一,实现显性工作隐性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党建工作目标。

3.4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党建工作已经超越了线下“面对面”的工作范畴,要树立整体性思维,搭乘新媒体专列,开启“键对键”之旅。首先,在线上构建“网络党建+”平台,在夯实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主阵地的同时,要走进广大师生的网络生活中,建设校园党建互动社区,开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党建工作“两微一端”等自媒体平台,在网上传播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其次,在线下建立集学习、实践、体验、帮扶为一体的校园党建工作平台,使广大师生党员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帮扶中进步。再次,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将线上无法解决的案例转向线下,实现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可以将线下部分党建工作移到线上,为广大师生党员提供有效便捷的服务,实现党建工作精准发展、全面进步。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更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更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坚定不移地实施“四个坚定”“四个强化”“四个创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凝聚广大师生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樊建新.社会思潮与文化安全[J].红旗文稿,2017(7):7-8.

[责任编辑:周芳]

Unswerving,Intensifying and Innovating:Three Approaches to University Work of CCPPCC Construccttiioonn

Zheng Fangfang
(Trade Union,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133)

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not only concerns CPC leading universities,but also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Facing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work should focus on“Four Unswervings”,including fortifying the ideal and conviction,adhering to people’s position,guiding role of Marxism and practice stardard;and achieving“Four Intensification”,i.e.intensifying CPC leading universities,system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promoting“Four Innovations”,innovating work theory,approaches,carriers and platform.

Unswerving;Intensifying;Innovating;University CPC Construction

D26

A

1674-1102(2017)02-0030-04

10.13420/j.cnki.jczu.2017.02.007

2017-03-07

郑芳芳(1962—),女,安徽合肥人,安庆师范大学工会政工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师生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麻辣师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