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能力·鼓励创新·实现高效

2017-03-30 21:26武荣
学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培养营造氛围小学教育

武荣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并能提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创新提供契机的素材;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多设计开放练习,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培养;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9.070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教好数学,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我认为必须得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浅谈几点方法。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为创新提供平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与教学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处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积极踊跃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先提出问题:把6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小药盒包装成一个大的包装盒,请你设计一下。要求是:大盒子正好能把6个小长方体药盒装进去,不能有剩余空间。

学生说出了六种包装方法。有的说“自己的方法包装起来美观大方”,有的说“自己的方法节省原料”等,课堂上通过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也就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地养成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创新契机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充满数学,而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源于课堂,而且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

在教学“加、减法”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加、减法的含义,我让学生举出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加、减法计算的事例。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他们组有3个男生,1个女生,一共有4人。还有的学生说昨天她过生日,一共来了9个人,午饭后走了6个人,所以还剩下3人。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在动画片中看到的场景都说了出来。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学生扩散了他们的思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原型,从而理解了加、减法的涵义。

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还能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

三、强化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兴趣

由于小学生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多让学生来动手操作,争取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時,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设计问题:要想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汇报方案。有的组汇报:“利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把三个角加起来是180度。”有的组汇报:“把三个角撕下来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度数是180度。”还有的组汇报:“用折叠的方法,三个角通过折叠在一起成一条直线,即180度。”通过动手量、 撕、拼、折”等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整个教学过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经历了思考、讨论、操作、创造等体验之后的感悟。

四、鼓励学生质疑,为创新提供保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就是说学习开始于思考,而思考源于对事物的疑问。这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有问题,就说明他主动学习了,所以能够让学生勇于提出一个问题,这可能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时时处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激发他们创新意识,这无形中就为创新提供了保障。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课本提问、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提问。学生通过一次次究疑问难过程,把生疑——质疑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设计开放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开放性练习,即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途径和解题策略。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时,出示“被遮住了两个角的等腰三角形,露出的角是30°。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的答案不一,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还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各有各的理由。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2、9、6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分割成3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这三个小长方休的表面积之和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变化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如果横着切,增加了两个上下面。” 有的说: “如果竖着切,增加了两个左右面。”还有的说:“如果纵着切的,增加了两个前后面。”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使全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切法不同,增加的表面积就不同。”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的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们只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并采用多种方法,把创新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就一定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之果。

猜你喜欢
创新培养营造氛围小学教育
浅谈常微分方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联系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