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 促进情境教学

2017-03-30 00:17郭香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电教入境想象

一、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创设情境是关键,而创设理想的情境则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理想的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想学、爱学、乐学的良好境界,我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草原》时,我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引生入境。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高亢、深情的歌声,一下子打动了学生的心弦,歌声将学生引入高远辽阔的境界。接着演示课件图片:1.一碧千里的大草原;2.蒙古草原独特的民俗风情。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住,情不自禁地赞叹:“草原真是太美了”“蒙古人民真是太热情好客了”。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是运用电教媒体产生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

二、渲染气氛,入境激情

引学生入境是手段,目的是引其“入情”。学生入情才能真正入境,入了情才具备了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充分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真情、健康之情“烘酿”“激发”学生入境,要善于“煽情”。音乐是情与境的结晶,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朝鲜人民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况录像,引生入境,激发学生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谊。在指导朗读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送别曲渲染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感情。先让学生观赏火车站送志愿军的感人情景,再静听伴有离别曲的课文朗读,然后播放离别曲,展示画面,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这样,学生一个个感情悲痛,从那一双双饱含泪花的眼睛里可以看出这一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三、巧设悬念,引境入思

情境教学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目的是引入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学到知识,才能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内涵。

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自主的原动力是什么?合作的契合点在哪里?探究的欲望源自何方?其实都是悬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悬念,要学生“山重水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在教《赤壁之战》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周瑜3万、曹操80万的交战格局。再径奔文末——周瑜打败曹操。这时老师巧设悬念——“为什么周瑜打败曹操,少的会胜多的?”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我看准时机,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再借用多媒体演示《赤壁之战》,精彩的画面,别具匠心的设计,同学们沉浸在战役中。欣赏完毕,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快整理出“火攻”“诈降”“轻敌自傲”等多种因素才导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现的原因。

四、巧妙融通,拓境悟理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鲜明景象,以及伴随抒发的情感和广远的思考,即境、情、思融为一体的落脚点是吸纳教材内容的理念。简言之,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道理。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拓境悟理。

想象、假象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合理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如《黄河象》一课,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大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实况录像,再引导学生结合“一头大象的骨骼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展开想象。学生在欣赏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随着科学家的想象虚实结合,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此时,老师引生拓境“黄河象尾椎骨哪里去了?”同学们各抒己见:黄河象拼命挣扎时把尾巴甩断了……最后,老师巧妙融通,导生悟理:“从科学家的假想和同学们的想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同学们很快得出:想象、假想必须有科学依据、合理,而不是胡思乱想。

合理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的主动性、能動性和创造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情境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郭香群,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梁东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电教入境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