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尚贤 诗韵飘香
——浅谈诗词诵读对中职生责任感的养成

2017-03-30 00:13王建梅
成功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教名句责任感

王建梅

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励志尚贤 诗韵飘香
——浅谈诗词诵读对中职生责任感的养成

王建梅

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保山 678000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乡国情怀、亲情主题和人生感悟主题。基于中职学生文化课教育的特殊性,通过诗词竞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学生诵读华经典古诗文,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华;古诗词;责任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过经典诵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树立社会责任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古诗词可以使中职学生与古代的优秀诗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古诗词的诵读中,通过欣赏古代优秀诗人的诗歌,就好像和朋友在对话,他们的人格感染了我们,也提高了我们的情趣。古诗词也能使学生以诗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我们知道,古诗词中有大量描绘锦绣河山、优美田园风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热爱和欣赏大自然。日月、星辰、风云、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学生通过不断接触和学习这些优秀的古典作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在心灵上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养成更高雅的情趣,学生们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逐渐了解名句的深刻含义,又从名句的含义中得到启发,放眼现实社会,从而领悟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复杂的认识当中,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养成一种对待自然,对待社会以及对待人生的积极正确态度。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国古代就有着蓬勃的“诗教”传统。何谓“诗教”呢?通俗地讲就是《诗经》所言的“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知教育功能。孔子作为“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亲自删定《诗》三百篇。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无不受到过诗歌的熏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曾经这样阐发《诗》的作用,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这里,朱子一语道破了《诗》在培养道德情感上的作用。可见,孔子和他的后学都认为,优美的诗歌能在融融的吟诵中潜移默化予人影响,从而完成道德情感的培养和人格建构的使命。

目前多数中职生已经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中职生还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很多诗人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永不言败的一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从这些诗句中,无不融入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将进酒》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不知会激发多少人的斗志,重新燃起对理想的追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我们中华古诗文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它表现了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既是对于个性生命的张扬,也是对于群体的认同与依恋。

屈原的《离骚》中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被后代文人引以为爱国主义的典范。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不少词都流露出他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至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则几乎成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缩影。

中职学生在古诗词的吟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慢慢在血液里流淌,承载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感,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工作都融入到时代的脉搏里,让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熠熠闪光。

大量中华经典古诗文表现了对于亲人和朋友的执著深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已成为千古名句。这些对友情真诚执著,把朋友的命运视同一己而为之废寝忘食,为之忧思牵挂的故事,无不传为千古佳话。

中华诗文中大量的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思索,实际上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与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总之,我国的古典诗歌一直承担着育人化人的重任,古人一直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励志尚贤,诗韵飘香,让我们在古诗文的优美意境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古诗文的豪情壮志中书写自己未来,在古诗文的家国情怀中铸造自己的民族之魂……

[1]《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华古诗文精品》周钰菊,王健等编写.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诗教名句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