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关系探讨

2017-03-30 04:11巴桑次仁
传播力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春运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文/巴桑次仁

陆定一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新闻,就是对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了解事实,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现场进行采访,从而搜集关于新闻事件的相关素材,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以及利用合理的语言进行组织,为广大群众呈现最新的新闻报道。由此可见,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而产生的新闻的整个过程可以被认定为是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两个环节。

一、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第一要求是真实与客观,能够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关键的社会案例特点,对涉及事件的当事人、有专业看法的理论学者与权威专家等等进行深入的采访,从而全面掌握重要的新闻的素材以及相关信息。在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新闻记者都非常重视新闻采访。著名记者邵飘萍认为,报纸有三项业务:新闻采访、编辑和经营,而以新闻采访最为重要。因为新闻是构成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而新闻的来源就是新闻采访。因而这名记者也非常重视新闻采访,在采访中肯下功夫,据报道他是:“每遇内政外交大事,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新闻采访过程相对比较繁杂,倘若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大量的数据与信息,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后续写作。因此,新闻采访还要注重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进行有效的采访,进而抓住更多关键性信息,并且通过反复核实之后,确保在采访过程中所获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保证采访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新闻写作特点

通过新闻全方位的采访与了解之后便是新闻写作,针对采访素材中的关键案例与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发布更加全面、客观、严谨、细致的新闻。比如,涉及到经济类新闻报道时,则要根据经济市场信息的特点,通过详细的记录与分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对经济市场的整体走向进行分析,为广大群众提供准确的市场分析报道。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对新闻采访的相关信息、数据等等进行罗列整合,比如有些特殊事件,还需要对相关人物、专家以及其他相关新闻事件进行整体分析,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将新闻事件进行延伸,通过多方位的讨论进一步提取新闻的价值。新闻不仅要对当前社会发展、市场动态、政治文化等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还要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新闻的权威性,引导受众群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写作在新闻写作中比较常用,例如,经济类型的新闻,则需要对当前一些经济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传递富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因此,要求新闻编辑者自身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写作能力,尤其是对技术写作的应用,才能确保新闻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二、新闻采访与写作关系

(一)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新闻倘若没有采访,其新闻写作就无从谈起。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是能够将最近发生的社会新鲜事态及时反映出来,这样就要求新闻记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敏锐的发现新闻事实,及时进行新闻采访。新闻记者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必须要亲临现场,并且深入到事件本身,以有效的询问方式,挖掘事件的事实真相。例如,关于每一年的春运报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为了能够为社会群众呈现最为真实的春运信息,在报道之前就会深入到北京、上海、深圳等等大城市的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等区域进行信息搜集,只有自身切实感受到春运现场的氛围,才能理解到每一个期盼回家团圆旅客的心情。通过每一名记者一线采访、调查与体验,一幕幕繁忙的春运景象以各种报道方式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让全天下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春运的繁忙,也能够体会到票再难买,回家路途再遥远,都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那份热情。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新闻记者放弃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深入到新闻前线,广大社会群众也无法真正感受到春运的震撼力。由此可见,新闻采访必须通过最为迅速的手段,搜集到最为重要的素材、信息、数据。在面对采访对象时,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代表性,要一击即中的新闻要点,同时还要拥有谈话的资本升华对话的含义,进而全面把握新闻采访的节奏与走向。

(二)写作是采访的归属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的作用,然而有一定深度的新闻采访最终还是将被融入到新闻写作之中,因此,新闻写作就是新闻采访的归属与结果。身为一名新闻记者,倘若只重视新闻采访而不重视写作,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有热度、深度的采访素材,但是这样的采访稿并不能真正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广大群众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桶水的新闻报道很容易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况。因此,优秀的记者要随着新闻采访不断深入、不断变化、不断延伸,及时构思出与新闻采访对应的写作问题。比如,新闻采访的材料是否已经完全挖掘?通过采访所获得材料内容,利用哪一种新闻题材进行表达更为恰当?等等问题。因此,新闻写作就是新闻采访的结果与归属,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倘若采访的深度或者广度不够,到了写作环节就会出现事实模糊、细节脱离的情况,最终新闻稿则成为抽象的稿件,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倘若新闻写作能力不高,就难以将有深度的采访转化成为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而且之前所有的工作都将付之东流。身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指导采访活动的开展。比如,在采访热点事件时,对其导语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在采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方面的素材搜集与概括,准确提炼事件的主题,这样便能够在稿件中最大限度用事实说话,最终形成一篇耐人寻味的新闻稿件。

三、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关系的思考

(一)“想当然”与“假大空”

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便是“想当然”与“假大空”。之所以会出现这两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新闻采访还不够充分。经过笔者的调查,一部分记者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具备特别清晰的思路,对采访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不够清楚,例如,很多新闻稿件中关于事件的发生的基本原因、基本观点并没有阐释清楚,只是在表面上介绍了某个事件、热点。倘若在新闻采访中没有将这些基本点询问清楚,那么后期就会出现“想当然”的设想,纯属主观性的臆测,不具客观性的新闻就是不真实的新闻,这也是当前容易产生假新闻的主要原因。例如,关于政治类的新闻事件,尽是“政府引导”、“政策引导”、“加强认识”等等“官话”,即便有些政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用词过于“高大上”,反而与百姓的生活拉远了距离,主要表现就是语言过于“假大空”,没有涉及到采访的实质性内容,完全没有说服力。

(二)“有效引导”与“假新闻”

基于我国国情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闻的重要作用在于对舆论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广大新闻记者在采访以及成稿之前科学合理的选择新闻视角,对新闻事件的主旨进行清晰地归纳,以宣扬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这才是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整个过程也并不是为了宣扬正能量而蓄意造假,始终坚持在事件本身的基础之上加以宣传,明确事件主旨,进而实现正确引导。有规划、有目的、有内涵的对新闻采访进行规划,与为了吸引广大群众眼球,满足个人私利而蓄意造假的行为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报道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各自的任务与使命,但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新闻采访的实时性、真实性、公正性,在新闻写作上要坚持严谨性、时效性,最大限度保障新闻事件的内容真实可靠,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新闻能够对社会舆论进行更好的引导,真正发挥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1]李芸,白露.如何实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有机结合[J].新闻传播,2017(04):33+35.

[2]李丁宁.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初探[J].中国报业,2017(10):56-57.

[3]唐颖.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6):238+273.

[4]聂慧萍.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202.

猜你喜欢
春运新闻记者新闻报道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