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舞《太阳出来咯》的文化透视

2017-03-30 07:21霍思明
关键词:土家父辈土家族

颜 聪,霍思明

(重庆文理学院 音乐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群舞《太阳出来咯》的文化透视

颜 聪1,霍思明2

(重庆文理学院 音乐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群舞《太阳出来咯》根据土家族男儿的成长过程进行编创,将土家族的生产劳动及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完美地融合到一部舞蹈作品中。该作品借鉴了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舞的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太阳出来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土家族舞蹈

一、群舞《太阳出来咯》的创作

(一)主题思想

绵延的渝东南武陵山区,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的土家人踏过高山峡谷,追逐光明和梦想。《太阳出来咯》是一部当代与民族结合的土家族舞蹈,通过一群青涩淳朴的透着坚韧劲儿的土家小伙儿的无限热情去仰望太阳的光芒,追求美好的生活,拥抱心中的希望。由一名未授予成人礼的男孩角色的成长过程串联起整个作品的结构,就如同初升的太阳被土家儿女用双手托起梦一般的希望。以此来表现的不光是土家人民幸福生活的写照,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壮大的生命历程。

(二)舞蹈动作语言编创

作品在静谧的音乐氛围中开篇,仿佛在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出现,舞台中央的舞蹈演员赤裸着双脚以圆的轨迹移动,象征着通过时间轮的转动,孕育出新的生命。正是这圆的造型恰当体现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信奉圆的理念,也更能体现出作品中土家儿女的民族信仰。伴随着鼓点由弱到强的递增,圆心中被托起的舞蹈演员,犹如新生命的诞生,仿佛是上天赐予土家儿女的新希望,亦犹如初升的太阳,被土家人民虔诚地托在手心。

作品中主要表现的是一名土家族男孩,由他的成长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映现出土家民族的世代传承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这其中可以分为他的三次成长。第一次成长,由男孩对这新奇世界的好奇表现牵出小快板的舞段,这一段呈现了男孩在土家汉子世世代代沿袭的生活劳作场景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男孩站在父辈们的背上,犹如怀揣着梦想的土家孩子站在山间田头眺望大山的远方。利用跳跃、起伏等一系列大幅度动作,充分体现出土家民族传统舞蹈与当代舞的完美结合。当音乐主旋律唱词出现时,能清楚看出男孩的第二次成长,跟随父辈们的牵引,他渴望走出大山,渴望看到光芒,渴望眺望到更高更远处。这一段主要是队形上的不断变换和动作幅度、力度的加大,伴随着音乐中的激情唱腔,以此表现重庆渝东南山区的地理人文特色,以及他们想要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和对新希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的情感。这其中也融入了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来展现父辈们带领男孩在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伴随着舞段的结束,男孩在舞台最后双手举起象征着成人的土家族民俗帽子,当他转身戴上它的时候,这意味着是他的第三次成长,也是最重要的成长,更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男孩长成了土家汉子,踩着父辈们的脊梁大步向前迈,心中满是幸福与激动,这走的每一步都是踏实,走的每一步都是感恩。而父辈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他们一直呵护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是土家人民的民族希望。

在作品的最后一段,音乐加入了交响乐的成分,舞蹈延续之前的道路,父辈们用双手将土家少年用托起的方式传递,他们的手和眼神在其身,将这希望不断传递并延续下去,将主跳送到最高的地方,这种相传就好像是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这种相传就好像是思想的不断更新与传递。当他站在由其他舞蹈演员用背堆成的山上喊出“太阳出来啰儿喂”时,这里是作品的情绪制高点,曾经的土家小男孩变成了和父辈们一样健硕的土家汉子,他站在由父辈们的希望堆成的山坡最高处,就像是抵达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喊出了土家儿女的心声和民族的希望,这喊声引领着全部舞蹈演员奔向太阳的方向,用他们最淳朴最真挚的笑容感受光明,感受希望,去拥抱无限美好的未来。

作品最后,曾经的土家族男孩儿踩着所有父辈们的脊背大步迈向新的高度。这是传承的力量托起土家儿女仰望新的光芒,是传承的力量延续土家儿女的幸福生活,同样也是传承的力量使土家民族不断壮大。

(三)舞蹈的音乐旋律设计

该作品音乐主旋律选自渝东南土家族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并通过作曲家进行发展,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加入铁三角、大号等现代乐器,又充分利用了锣鼓、咚咚和竹号等土家族传统乐器,使之既具有浓郁的重庆本土特色,接地气,又不失现代文明的瑰丽。在作品音乐的最后加入浑厚的男生独唱,更是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舞蹈编排和音乐的完美契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土家人民代代相传的不光是生命,还有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也是对土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二、舞蹈艺术特色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同样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作品《太阳出来咯》是一部民族与当代相融合的土家族男子群舞[2]。该作品舞蹈部分,融入了土家族特有“摆手舞”的艺术元素,其中也运用了土家族舞蹈中的三类美学造型(即表现不同情境与情思的造型,体现自然的寓意造型,美观实用的造型),使用了大篇章“同边顺”的人体结构,借鉴了“茅古斯舞”中的诙谐表现手法;利用了当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舞蹈韵味。这对研究土家族舞蹈的艺术形态、发展规律及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影响,也成为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太阳出来咯》整个作品创作有着深刻影响。

作品《太阳出来咯》编导深入渝东南地区,通过体验当地民俗、民情以及客家人的风土人情,深挖当地民族艺术文化,将本土文化最大限度地融入舞蹈作品中去。该作品以土家族少年在父辈们的呵护、磨砺下的成长为题材,重在表现少年从诞生到其走出大山的成长历程,从而反映出土家儿女世世代代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以及土家族发展壮大的历程。

《太阳出来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其发出挑战。土家族有依山地丘陵而居和渔猎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太阳出来咯》则是抓住其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固有的体态、动作、姿态及其独特的神韵。把重点放在土家族人对祖辈世代传承的浓郁情感,运用当代舞的表现手法使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动作升华为舞蹈元素,就是把满足视觉需要的对象升华为满足精神需要的对象,土家族绚丽而浓厚的文化也由此得以传承和发展[4]。

三、作品所映射出的文化意象

土家族舞蹈充分表现出了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必然性与多元性。任何形态的舞蹈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由当地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等因素所决定的,并蕴含和体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土家族舞蹈也不例外。

《太阳出来咯》体现了渝东南土家族舞蹈的功能性与变迁性。土家族的舞蹈文化是受其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影响所形成的,与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有着本质性关联的特殊艺术形式,具备了传播和祈福等社会功能,是其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特殊反映。体现土家族舞蹈的原生态功能,已成为其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形式。

作品体现了土家族舞蹈文化的独特性与交融性。现在我国的土家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的石柱、彭水、酉阳、黔江和秀山等地,湖南省、湖北省等地也有分布[5]。其支系繁杂,聚居地域分散,但依然保留了民族文化习俗的共性特征。而《太阳出来咯》不光抓住了土家舞蹈的特有元素,而且还在民族文化共性的基础上用编导独特的审美观念相对独立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太阳出来咯》是土家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创作需要依附在民俗的大文化背景下生存,舞蹈和民俗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各自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但民俗舞蹈与民俗均属世代相传的民众文化,在它们产生的初期就已融为一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法分割。《太阳出来咯》将土家民俗文化经过编导有意加工、整理和创作而成的舞台化的表演性民间舞蹈。并且是创新性地将当代舞蹈元素和土家舞蹈元素完美地融合起来,把土家舞蹈文化继承并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为其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是土家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合理的拓展和创新,推动了渝东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繁荣。

四、作品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土家族舞蹈的研究共同点依然更多的是对其传统的舞蹈元素的横向研究。而《太阳出来咯》则是变换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加以诠释。把握了渝东南武陵山区土家族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动作动律、尊重传统、博采广收,舞蹈中融入了土家族“摆手舞”特有的元素,同时也运用了现代多元化的编舞技法,把渝东南土家族舞蹈的生存空间扩大,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目的。过去的很多民族特色舞蹈的经典模式也已渐渐成熟,这些能给予灵感的资源,但时代总是向前在走,时代在发展,并且也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思想也会随着时代变化,把新的血液注入传统中。不仅把舞蹈变活,还把渝东南地区的舞蹈文化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出来。

《太阳出来咯》正是一部抓住土家族舞蹈的艺术精神创作出的独具一格的作品。既形成了民族艺术精神又超越了外在形式,其艺术、美学的意义就在于它的舞蹈元素中饱含的民族风韵和民族情感[4]。立足本体又不拘囿于本体,使作品《太阳出来咯》的本体韵致得以多层面、多角度地阐发,从而使其更具有民族性、艺术性与经典性,更使其影响深远[5]。

作品从编创开始到成功地搬上舞台,可以说是历经了各种困难。在现有土家族舞蹈元素稀少、对民族文化研究不深入的情况下,能够完美地打造出一部既能表现出民族文化和民俗生活,又能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舞蹈作品,可以说实属不易。在作品创作完成之后,曾多次在校园舞台、社会剧院等场所上演,观看人数累计上万人,深受广大观众接受与喜爱,这对传承土家文化、发扬土家精神、研究土家文明、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语

《太阳出来咯》是一部民族与当代风格相融合的土家族男子群舞。该作品大量运用了土家族舞蹈中的艺术形态,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编舞技法以及舞蹈表现手法。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达到对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创新。这对研究重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舞蹈的艺术形态、发展规律及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也成为重庆土家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阶段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刘海池,刘海霞.现代化与新型民族文化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59-62.

[2]高伊依.民族舞蹈编排技法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1(2):97-98.

[3]邹珺.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4(8):257-258.

[4]郭芯源,喻秋兰,王月明.湖南土家族舞蹈元素之艺术精神[J].卷宗,2015,5(2):292-293.

[5]彭曲.土家族舞蹈元素之艺术精神管窥[J].艺术百家,2008(6):221-224.

责任编辑:罗清恋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Group Dance-The Sun Comes out Slightly

YAN Cong1,HUO Siming2
(School of Music,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The group dance,the sun comes out slightly,was created and edited based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Tujia hero,in which the Tujia people’s productive labor an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expansion were perfectly fused into a dance work.The works borrowed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 of Tujia Waving Dance and Maogusidance.Using the contemporary dance choreographer techniques,the charm of Tujia Dance was fully demonstrated.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mbined with modern culture,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were achieved.

the sun comes out slightly;national culture;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Tujia Dance

J722.22

A

1673-8004(2017)01-0075-04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1.014

2016-09-22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编、导、教’视野下的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143044);重庆文理学院引进人才项目 “渝东南土家族祭祀舞蹈的传承与发展”(R2015YY13)。

颜聪(1976— ),男,四川乐至人,一级编导,主要从事舞蹈编创、舞蹈学研究。

猜你喜欢
土家父辈土家族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接过父辈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