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背景下构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平台战略

2017-04-01 09:28王未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王未卿

摘 要 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新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大数据兴起、跨界创新等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要从教学形式、实验实习、实践活动等环节搭建起跨专业跨领域的跨界融合创新综合培养平台。

关键词 高校培养 创新能力 跨界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意义背景

当今全球跨界融合背景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与灵魂。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和九大任务,全面深化、普及、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在跨界融合创新的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平台战略,培养具有跨界融合创新思路、具备专业思维方式、专业素养的学生,成为专业高校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

2目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1 90后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个性较鲜明,既有着鲜明的性格优势,同时又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性格特点。文化的多元化,成长经历的不同,甚至家庭经济的差异等问题,“90后”的个人特点和目前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都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适应社会挑战——培育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

2.2 目前高校教育教学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和领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虽然持鼓励态度,但大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和平台战略思路,对学生实践创新的引导、辅助和支持表现得参差不齐。面对多学科交叉学科兴起,跨界融合思路深入人心,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具体表现为:

第一,一些高校以课程为知识学习和分解的高校教学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更多注重和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现实社会生活中跨学科的复杂背景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第二,大多高校以传统专业领域为培养领域,忽略了跨学科跨领域的跨界融合产生的创新源泉和创新动力,思维在传统一个学科领域的思维固化,严重影响了创造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第三,忽视和缺乏对学生创新所需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的系统培养,过分重要传统轨迹中的业务执行力和业务掌握程度。高校更多地应该构建和搭建起一个持续发展的平台战略,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2.3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问卷调研情况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有效问卷98份,调查对象为北京学院路周边高校经管类专业各年级学生。

该问卷的设计思路是从多部分入手进行分析和调查:第一,是被调查人基本情况;第二,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自我鉴定;第三,关于构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战略的一些教学教育手段的了解和认知: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创新、企业公司等实务圈专家直接进入高校教育环节等的调查,并对调研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做简要分析。

从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是重要的,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超过60%的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想要提高的实践创新能力,对这方面有较强烈的需求。对课堂研究型教学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改革、参加各类能更好的贴近实际的模拟大赛等积极性很高,也更愿意零距离与实务圈专家学习交流。

2.4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问卷反映的问题汇总

2.4.1学生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同,但没有具体行动和适当的方法

高校学生已经认识追求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渠道和策略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具体行动的方法。

2.4.2大部分学生对提升自己实践创新能力的意愿强烈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各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素质。在一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实践环节、竞赛模拟大赛等方面愿意尝试参与,也渴望把自己的实践创新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

3构建跨界融合下的学生创新创業能力培养的平台战略

3.1构建以跨界融合为背景的创新平台战略目标

高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打破学科平台门类专业的限制,加强不同学科的合作和融合,进行通识教育的宽口径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学生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育合作的平台战略。例如,学校信息学院、金融工程系、数学系等希望搭建共同平台,进行联合培养金融数学方向双学位或研究生,学院媒体和创业领域的经常性合作等。

3.2课堂教学的研究型教学创新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靠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在课堂上将真实事件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中,变教学由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主动融入现实生活的实际事件的分析中,锻炼了学生敏锐的判断力和较强的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同样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3开办和举办各种实验性课程和课外实践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需要提倡多样化教学模式,通过实务操作实验性教学环节,激发和提高同学的学习热情,在生动有趣的真实实验中体会知识和实践的融汇贯通,在寻找解决方案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验之余,同时配合开展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大赛、各类竞赛,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在竞赛和项目中锻炼自己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

3.4举办各专业人才进课程课堂,开办各种专家讲座

通过邀请本专业已经毕业在专业领域经验丰富的学长,发挥校友的密切联络和直接经验分享,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还可以邀请在校外相关专业领域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业人才直接进入课堂课程,零距离分享交流专业问题,激发学生热情和培养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