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要点分析

2017-04-01 11:15张海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针对性肢体脑出血

张海艳

(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要点分析

张海艳

(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宿迁 223600)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临床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对护理要点进行探究。结果 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患者长时间卧床、深静脉穿刺操作、肢体瘫痪状态、长时间药物治疗及浅静脉穿刺不规范等。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后,40例治愈,21例好转,2例无效,3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2.4%。结论 控制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高血压脑出血;深静脉血栓;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实质出血性疾病,此类患者容易并发血管硬化症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预防和控制深静脉血栓,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促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重视深静脉血栓并发的原因,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和工作质量。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根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存在意识障碍,肌力0~3级,经检查均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且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2.2±4.8)岁;有9例患者同时接受了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接受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有34例患者出现中度昏迷,呈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患者住院时间长达1个月,有32例患者用药时间超过4周;实施PICC置管患者8例,实施深静脉置管24例。

2 护理要点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与床面相距20~30 cm,协调患者膝关节呈适度的屈曲状态;实施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肝素钠100单位,均2次/天。用药5天后,给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进行治疗。实施溶栓治疗,微量泵泵入尿激酶20万单位+5%葡萄糖40 mL,2次/d,60 ml/h,在大腿根部位置扎止血带。在此基础上,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选择血栓通、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实施治疗。

3 结 果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发现,长时间卧床、深静脉穿刺、肢体瘫痪状态、长时间药物治疗及穿刺不规范等都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原因。除此,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最终获得了较高的治愈率。本组患者中,3例病情严重,因治疗无效而死亡;40例治愈,治愈率为60.6%,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通过彩超及造影手段进行检查,可见深静脉光滑,无血栓现象,静脉完全再通,无反流情况发生;21例病情好转,改善率为31.8%,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彩超及造影检查显示深静脉通畅,血管壁不光滑,部分肾静脉内有血栓残留情况;2例无效,其体征、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此次治疗有效61例,总有效率为92.4%。

4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越来越多。深静脉血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下肢深静脉异常凝结,静脉回流受阻并形成血栓;影响血栓发生的因素有静脉壁损伤、血流流速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在急性病发期,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最大,特别是肺栓塞患者有生命安全隐患[3]。因此,重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预防、控制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对患者健康恢复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分析,得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长时间卧床、深静脉穿刺、肢体瘫痪状态、长时间药物治疗及穿刺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可造成深静脉血栓发生[4]。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院总结临床经验,提出如下护理要点:(1)早期预防:要求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对肢体进行按摩,保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手术治疗后3天,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肢体功能锻炼,积极控制静脉血液瘀滞率。(2)输液管道护理:深静脉置管穿刺时,要确保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完成后,遵医嘱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穿刺肢体和置管部位的皮肤状况,如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红肿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护理:深静脉血栓出现后,应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定期测量患肢周径,准确评估疗效。通过一系列有效护理的实施,本组治愈及病情好转61例,总有效率高达92.4%。由此可见,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可积极预防和控制疾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认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临床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1] 郭艳红,叶慧珍.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10(14):80-81.

[2] 杨瑞丽,何国平,刘雄琼,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1(2):136-137.

[3] 林玉兰,邹秋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125-127.

[4] 罗 净.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病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4):276-27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6.48.02

猜你喜欢
针对性肢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