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7-04-01 14:36李静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危险

李静静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包头医学院包钢三院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李静静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包头医学院包钢三院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试验和分析,探索研究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到位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在重症监护室内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重症监护室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免疫力较差,感染危险较大,所以要严格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室内的感染,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感染危险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200例,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5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感染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加强重症监护室卫生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护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及对患者的各项护理[2]。

1.3 观察项目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根据《医院管理诊断标准》确定是否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常常会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自身免疫防御力下降,从而出现感染等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患者自身的内在因素。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室内有很多影响患者免疫防御力的因素,而且患者患病长期卧床,其免疫机能也会下降,抵御感染能力非常弱,所以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则其接受的侵袭性操作也更多,大大增加了发生感染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重症监护室的外在因素。

首先,重症监护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或者室院内清洁做的不到位都容易引起感染。呼吸道的感染要明显高于伤口或尿道的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最容易发生感染[3]。

其次,侵入性操作也是室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4]。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中尿路感染的比例较高,患者尿管放置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高。此外,中心静脉与动脉插管等介入操作也会损坏患者的机体防御屏障,患者容易被感染。

然后,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与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也会影响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认真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对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消毒隔离能有效地避免感染发生[5]。

最后,药物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数量增加以及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同时,应用抗肿瘤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风险。

分析得出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主要有以上两种,对此,可通过以下几种护理对策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第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操作。完善医院内各项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增强全院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建立院感控制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采用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空气,要定时给重症监护室通风,保持室院内干燥。加强室院内物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要及时处理患者的引流管等物品,医生和家属出入要严格进行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不同的患者和进行护理操作前后都应正确洗手。第二,严格做到无菌手术,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手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坚决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感染。第三,加强对长期卧床和排痰无力的患者的护理,及时吸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肺部感染的几率。第四,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ICU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d,以防口腔感染。要做好患者的体温记录,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感染的患者。第五,要合理使用抗生素[6]。医护人员应当留取患者的各种培养标本并及时送检,以正确找出病原菌,及时用药治疗。要观察患者使用抗生素后是否有不良反应,防止发生二重感染或者生成耐药菌。

综上所述,引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但都是可预防和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加强管理和防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室院内的卫生管理和对患者身体的监测观察,减少感染发生率。

[1] 刘凤英.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01):45-46.

[2] 陈祝丽.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35.

[3] 刘 瑶.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5):67-68.

[4] 朱 英,夏 霞.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5,(11):88-89.

[5] 黄 舒.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5):54-55.

[6] 贾化侠.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1):57-59.

R47

B

ISSN.2096-2479.2017.50.186.02

张 钰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危险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喝水也会有危险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拥挤的危险(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