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04-01 14:36穆金智李雄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监护感染率病房

穆金智,李雄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感染监控部、普外三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分析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穆金智,李雄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感染监控部、普外三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区收治的患者562例,应用实时感染监控措施,对患者动态感染指标进行自动化识别与预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加以干预)。观察两组感染率、细菌检测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根据监控结果显示,感染34例,医院感染率为12.10%(34/281);对照组根据结果显示,感染58例,医院感染率为20.64%(58/2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细菌检测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病房发生感染,降低医院内感染率,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护理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干预护理;感染监控;重症监护病房;细菌

医院感染给治疗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医院利用感染监控技术,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自动化识别,但无法控制感染率的增高[1]。观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区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患者562例,应用实时感染监控措施,对患者动态感染指标进行自动化识别与预警,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81例患者,包括男182例,女9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8.73±10.28)岁,疾病类型为:心血管疾病83例,脑血管疾病72例,呼吸系统疾41例,创伤43例,其余疾病42例;对照组281例,男179例,女10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8.73±10.28)岁,疾病类型为:心血管疾病79例,脑血管疾病71例,呼吸系统疾病49例,创伤41例,其余疾病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患病种类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经医院诊断确认病情,并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通过对临床症状、细菌培养、化验检查、血常规以及X线等检查判定是否为医院感染。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重症监护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的干预方法,具体为:(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静脉留置针和血管内导管的维护,在进行护理时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管口的无菌性,并对导管连接的紧密性进行定时检查。(2)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严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标准,确保护理人员对留置尿管患者、机械通气患者、静脉置管患者等做护理时尽职尽责,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每一步操作。(3)对呼吸道进行实时护理,患者可能在服用药物后发生副作用,可能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应对患者行实时护理,避免呼吸道被呕吐物或者分泌物等污染。(4)留置导尿管做好消毒保护,在对留置导尿管进行护理前后,应对手部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在选购导尿管时应以硅胶材质为最佳,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尿袋和引流管进行更换,严格规避导尿管脱落和污染的现象。(5)确保患者遵医嘱用药,护理人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了解,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进行用药指导,提升抗菌药物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感染率、细菌检测合格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发生感染34例,医院感染率为12.10%(34/281),包括感染部位包括血液感染14.71%(5/34),下呼吸道感染率55.88%(19/34),泌尿道感染率17.65%(6/34),胃肠道感染率5.88%(2/34),手术切口感染2.94%(1/34),胸腹部感染2.94%(1/34);对照组根据结果显示,感染58例,医院感染率20.64%(58/281):感染部位包括血液感染15.52%(9/58),下呼吸道感染率53.45%(31/58),泌尿道感染率27.59%(16/51),其余感染率3.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36,P=0.1026)。

细菌培养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菌株共检出51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大多数,比例为54.88%(281/512),革兰阳性菌其次,比例为33.40%(171/512),真菌稍少,比例为11.33%(58/512);对照组结果显示感染58例,感染率20.64%(58/281):对照组菌株一共检出75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大多数,比例为57.50%(433/753),革兰阳性菌比例为30.68%(231/753),真菌比例为11.82%(89/75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20,P=0.000)。

3 讨 论

医院内感染因素多样,患者住院期间做手术治疗后出现感染性较大,如寄殖于胃肠道的细菌因留置的导尿管入侵膀胱,护理人员在对导尿管操作时如消毒不彻底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患者在机械通气后较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院内感染造成严重且常见并发症[2]。患者在住院前已经获得感染,在潜伏期,患者入院后发病应不算做院内感染[3]。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各种仪器的严密保管措施有效抑制了细菌滋生,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治疗有积极作用,对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起到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病区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抑制病菌繁殖,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操作水平,增强了其无菌意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徐 权,陈宗宁,陈桂林,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6,14(13):1369-1371.

[2] 张 彧,孙彩霞.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6,30(9):1139-1141.

R473

B

ISSN.2096-2479.2017.50.208.01

张 钰

猜你喜欢
监护感染率病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