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护理进展

2017-04-01 14:3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视网膜原发性硬化

孟 静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护理进展

孟 静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对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性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综述

1 概 述

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根据临床统计,该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年龄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底改变的阳性率越高,多见于慢性经过的高血压病患者中[1]。且该病的发生率与患者高血压病的病程呈现正相关关系,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其中患者血压的增高程度与眼底改变阳性率基本平行,舒张压增高与眼底病变的阳性率关联性更强。

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发病表现是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很少部分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上腺瘤等,这被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或者继发性高血压,很多高血压的发生原因都没有得到十分明确的发现,这些通称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且病程十分漫长,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的话就会发展到晚期,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很多,这都是长期互相影响而引起的结果,例如:(1)长期精神不良刺激,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失调,通过交感神经收缩血管节之后再分泌肾上腺素,这些会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血压升高;(2)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肾缺血,肾素升高血压的三种主要机制包括:第一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第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第三会引起血管的收缩。

2 临床表现

2.1 血管收缩期

高血压患者在血管收缩期,升高的血压会严重刺激到柔软并且未硬化的视网膜,这样也能利用其调节作用来使其张力增高,视网膜血管如果越年轻,视网膜就会更加的富有弹性,这种反应只有在临床检查中才能看出视网膜局限性,如果病程太过于持久就会出现狭窄的情况。

2.2 硬化期

如患者的血压升高在血管收缩期经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得以控制,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可恢复正常且不会产生永久性病变。若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患者视网膜动脉可能发生硬化改变。检查中可见患者视网膜动脉血管出现普遍性狭窄、动静脉压陷,硬化的血管壁使血管的壁光反射情况发生改变。同时可见患者视网膜动脉血管和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血管分布出现明显的迂曲特点[5]。这类视网膜血管改变在正常人(老年人)中也可被发现,但可普遍见于高血压患者中,因此患者视网膜血管发生上述改变(视网膜动脉变直,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改变和光反射增宽)并不能作为完全可靠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硬化期的指征,但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使用。

2.3 动脉狭窄

患者视网膜小动脉呈现普遍狭窄,有局限或无局限性收缩是判断高血压的有用指标血管狭窄极难定量。有些学者在研究时将患者视网膜动脉管径与静脉管径进行对比,但由于静脉管径常常出现扩张性变化而无法作为恒定的适用诊断标准[6]。

病变早期患者视网膜动脉第二级或第三级以后的较小分支可见狭窄,但在作为诊断标准使用时应当排除具备高度近视、葡萄膜炎、视网膜营养不良等病征的患者或在使用该诊断标准时进行估量动脉狭窄的临床判断。

2.4 渗出期

在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期会发生一些病变的现象,这也会直接伴随着高血压脉络膜的病变,然后会在硬化期相伴或者在其后面发生,在渗出期的主要表现是视网膜的灌注压超过了生理性调节的标准,从而会导致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让液体与血细胞进行一些的漏出,这时的血管壁会出现一定的破损,因此常常会发生缺血的现象。

棉絮状的斑是灰白色的,并且边缘会发毛,在视网膜神经的纤维层内很多都是位于后极,这都是围绕在视盘的周围,并且与神经纤维层的方向形成直角,然后当视网膜血管的浅面经过一段时间,那些棉絮的长轴与神经纤维层会消失,这时的视网膜外观就会逐渐的变薄,而且在内界膜的周围也会出现不规则的外观,这些都被称为斑状凹陷,还会有各种毛细血管的扩张随着侧支血管来发生改变,这些视网膜组织荧光素着染。

3 诊断要点分析

进行眼底镜的检查以及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及时的了解高血压眼底改变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后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将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是视网膜动脉会变细,同时反光带会不断的加宽。第二级主要是动脉硬化以及视网膜的动脉出现铜丝样子或者银丝样子的改变,然后动静交叉压迹的情况更加的明显。第三级就是在血管病的基础上还会伴有一定的眼底出血以及会出各种硬性的物质渗出。第四级就是在第三级改变的基础上,改变加视神经视盘水肿的情况以及由于动脉硬化而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应该及时的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判断,例如:(1)对硬化期的判断。由于动脉壁的硬化是根据光反射来进行估计的,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也可以对此进行改变,这也可以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参数,并将硬化分成三个等级,首先是光的反射,然后是铜丝样还有银丝样。(2)对动脉狭窄进行判断的时候,比硬化期的判断更加的简单容易,如果患者不存在静脉压陷特征的话,那么就可以相应的排除标准使用,①轻度动静脉压陷患者动脉下的静脉仅呈现偏曲特征,这一特征在早期检查中极具隐蔽性;②中度动静脉压陷患者动脉后的静脉变尖并呈现变窄和偏倚特征。(3)对渗出期判断,在早期的视网膜病变中主要的特征就是线状出血,这些都会在视盘周围的神经层中发生改变,有时候也会血液穿过内界膜并置于玻璃体下方,这种硬性的渗出方式被称为环状的视网膜病变[7]。

4 治疗与护理

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就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眼部病变,所以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是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最直接和根本的方法。避免因为血压过高因此血管压迫眼部视网膜。严重的病症需要在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开具各种治疗药品或者其他的治疗方式,患者应该配合医生的诊断尽快康复。

生活注意:患者应该在生活各方面注意控制血压升高,要保证大脑的血液循环,保证血液流动的通畅,特别注意穿着的衣服不要太过紧,以免压迫导致血液缺氧。饮食方面尤其应该注意不偏食,不挑食,而且要吃盐量少的东西,可以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予维生素B1、C、E,芦丁,钙剂以及中医中药等治疗。

加强体育锻炼: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症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身体体质,同时要注意运动量,不要做运动量过大的活动,避免血压升高,可以咨询医生,多做可以控制血压的运动。平常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轻易生气,情绪波动过大。同时患者应该谨遵医生嘱咐按时用药,并且要持之以恒,不要看到血压正常就中断用药。如果出现量或改用新药时,应请医生检查同意后才能开始使用。如果有突发情况应尽快到医院救治。

5 综 述

主要对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进行分析,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和高血压病情的变化呈现平行关系,换句话高血压病情的恶化将会带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恶化,因此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手段。从结果上来说,高血压病程越长,患者眼底改变越明显病征越严重,预后情况越差。且眼底改变以动脉硬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容易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且其与尿毒症的发生具有较强联系性,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病情控制在初始阶段是最佳的治疗结果。

[1] 刘 骁,程 娟.原发性高血压Ⅲ和Ⅳ级视网膜病变与血脂相关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2):373-374.

[2] 赵明金.葛根素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9).

[3] 何 平.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弹性及CRA血流参数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4] 裴 芳,黄 骥,李锐锋.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10):1024-1030.

[5] 张雪平,牛 勇,杨唐健.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视网膜血管管径比较[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4):365-366.

[6] 杨 阳.前列地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所致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

[7] 钟丹丹.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改变在拟诊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南华大学,2016.

R473

A

ISSN.2096-2479.2017.50.220.02

张 钰

猜你喜欢
视网膜原发性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