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2017-04-01 20:27
关键词:孕产妇胎儿剖宫产

崔 焕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孕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崔 焕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本次研究为探讨影响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原因,特进行此次综述,围绕着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展开分析,并将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一一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深远,应有正确的应对措施。

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

妇产科医学研究报道证实:目前,我国孕产妇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出现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无手术指征而坚决要求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孕产妇。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孕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不仅无法降低剖宫产围产儿的胎儿窘迫及其他发病率,还会增加产妇的围产期并发症。本文作者以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临床分析如下。

1 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

1.1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却使孕产妇对产时疼痛、出血、难产、胎儿发生意外等情况,多数孕产妇对分娩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恐惧、担忧情绪,这也是影响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

1.2 社会因素

家庭、社会、周围朋友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产生影响。认为剖宫产可免受产程疼痛,减少产妇生产疼痛,能缩短产程时间,也能为孩子选择分娩时间等等。盲目追求剖宫产手术。

1.3 自身因素

与产妇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生活方式等有关。高龄产妇、孕妇营养过剩,使新生儿出生体重普遍增加。产时易出现体质下降、疲劳、宫缩乏力、头盆不称等。使手术率明显增加。

1.4 医疗性因素

手术技术熟练,胎儿监测手段进步,使剖宫产不再是一项危险的手术。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使医生担心拒绝手术分娩,长时间产程观察去坚持阴道分娩会发生意外。剖宫产手术减轻承担风险的压力,也为医院增加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分娩方式不同对产妇的影响

2.1 对产妇近期影响

剖宫产术可发生产后出血,由于剖宫产伤口的存在,患者需要卧床静养,也会增加孕产妇腹部伤口感染记录,影响产妇产后和恢复。若是对患者实施剖宫产,还可能会出现麻醉意外、肠梗阻等一系列产后并发症。

2.2 对产妇远期影响

由于剖宫产术后出血较多,会增加患者的感染率,使得子宫出血更难以控制。当患者出现该种症状时,不仅会短期影响产妇恢复。在剖宫产后2年,伤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慢性腹痛率均高于自然分娩。尤其是当剖宫产妇再次妊娠时,还会出现剖宫产瘢痕妊娠等疾病,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2.3 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自然分娩新生儿断脐后30 min内吸吮双侧乳房后,经乳头神经末梢传入垂体后叶刺激腺垂体催乳素释放和神经垂体催产素释放、乳汁分泌。剖宫产由于腹部伤口疼痛、麻醉因素、饮食受限及输液哺乳体位受限等影响喂奶次数。同时剖宫产术缺乏阴道分泌时应激反应而影响乳汁分泌。

3 分娩方式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

3.1 对新生儿肺部的影响

自然分娩使胎儿胸廓受压有利于胎儿肺部活动和出生后呼吸的气体交换。而剖宫产胎儿胸廓未经产道挤压,易引起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

3.2 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影响

若是新生儿入量不足,从而胎粪排出延迟,加重胆红素重吸收,黄疸程度加重。

3.3 对早期婴儿行为影响

新生儿出生后3~5天听力行为反应明显低于顺产新生儿。剖宫产新生儿较自然分娩新生儿易出现早期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易惊、视听失调等。

3.4 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影响

由于产妇接受剖宫产后,在对产妇行剖宫产术后,产妇免疫球蛋白G(Ig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由母体传给新生儿。而剖宫产术并不能及时传输此种免疫功能,所以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对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 因对措施

4.1 医院或社区中心成立孕妇学校,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增加自然分娩知识,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新生儿最好最早最自然的全身性抚触。

4.2 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多鼓励自然分娩,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4.3 改变产科服务模式,提供人性化服务:

4.3.1 设置家庭式待产室和临产室

实施家属陪伴与导乐分娩。给予产妇心理、体力、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4.3.2 提供全产程分娩阵痛服务

分娩过程以非药物镇痛为主,如深呼吸、按摩、听音乐、看书、看电视、洗温水澡等分散注意力。在镇痛难忍时可配合药物镇痛,如杜冷丁、安定镇痛、硬膜外及局麻等方法缓解疼痛。

4.3.3 给予高质量接生服务

催生过程合理使用检测手段,减少不必要医疗干预。

提供熟练而安全的接生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会阴侧切术。保证自然分娩的安全性。

[1] 薛 娜,张雪莲.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18-120.

[2] 李 青,田建丽,王艳娜,单伟颖,张 花.孕妇分娩方式认知、分娩意愿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22-1324.

[3] 何 平,路光平,常晶晶.孕妇分娩方式认知和意愿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3865-3867.

[4] 陈亚群.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2):149-150.

[5] 田红霞,康笑冰,张 丹.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江苏医药》,2014,40(7):855-856.

[6] 孙喜焱.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月刊》,2014(10):40-4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14.3

A【文献标识码】ISSN.2095-8803.2017.03.016.02

猜你喜欢
孕产妇胎儿剖宫产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