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2017-04-01 06:18尹育红杨秀芳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呼吸机

尹育红,杨秀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120)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尹育红,杨秀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1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2015年9月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的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由57.8%降至14.3%,达到了制定的目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激发护理人员管理潜能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品管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无创机械通气,因操作简单、迅速,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并发症[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特别是慢阻肺引起的呼衰患者的治疗。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有:面部皮肤损伤、腹胀、排痰障碍等。有文献报道:腹胀的发生率高达21%~46%[2],持续无创通气时间48h以上,面部皮肤损伤率高达70%[3],这些不良反应会影响治疗,许多病人甚至不能耐受,难以坚持治疗。因此,无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慢阻肺的治疗和康复进程。近年来,品管圈这一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目的[4]。2015年9月~2016年4月,我院针对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问题进行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9月14日至10月11日品管圈活动开始前无创机械通气的慢阻肺患者192人次为对照组,以2016年2月22日至3月20日活动开始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203人次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2015年9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员10名,均为呼吸科病房医护人员。推选圈长1名主持日常活动,辅导员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监督管理活动。2名圈员进行数据统计工作并记录,其他圈员执行活动任务。选定圈名为“轻松呼吸圈”,寓意让患者拥有轻松呼吸每一天。

1.2.2 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采用评价法对科室现存的5个问题就重要性、领导重视程度、本期达成性和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进行打分,并对主题评价维度分配了权重值,最终确定“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呼吸机使用并发症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并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图1)。

图1

1.2.3 现况把握

按照无创机械通气护理流程图,自制查检表,共查检对照组192人次,并发症11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57.8%。经过数据收集统计,根据80/20法则,得出本期圈改善重点为排痰障碍、腹胀、面部皮肤损伤、口咽干燥4项内容。由于全体圈员参与率高,积极性高,为了更好地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在77.5%和88.3%这2个改善重点中选取了改善范围较大的88.3%。数据收集结果,见表1。

表1 数据收集结果

其他:人机对抗3例次、食物误吸2例次、血压下降及氧饱和度下降1例次

1.2.4 目标设定

通过目标值设定公式,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目标设定。依选题过程中圈能力得分情况,本期主题圈能力为80%,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7.8%-(57.8%×88.3%×80%)=17%。改善前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57.8%,目标值为17%,改善幅度=70.6%。

1.2.5 解析

以“现况把握”确定改善的问题,利用“鱼骨图”进行解析(图2);并以评价法进行要因评价,根据80/20法则,评定要因;再针对要因查检数据,进行真因验证,根据80/20法则,得出:未指导正确排痰饮水及呼吸方法、无加强沟通的辅助工具、使用BIPAP时说话、未培训如何指导患者正确排痰饮水等、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青年护士未做宣教这6项真因。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上述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求改善对策,并从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对每一项对策进行评价,根据80/20法则选定主要对策并进行改善实施。

1.2.6.1 针对“无加强沟通的辅助工具”、“使用BIPAP时说活”易导致胃肠胀气这2项真因,制作“呼吸扇”“呼吸机手语图册”“慢阻肺宣教册”等,满足患者沟通的需要。①制作“呼吸扇”,在扇面上绘制简单易懂的图示及说明,包括:喝水、咳痰、大小便、叫医生等,涵盖患者日常所需各方面,方便患者根据图示表达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使用BIPAP时说活。②制作“呼吸机手语图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大小便、身体不适、联系家人等简单手势,并教会患者运用手势表达需求。③制作“慢阻肺宣教册”,方便护士根据宣教册内容,教会患者无创呼吸机使用配合事项,如何正确呼吸、排痰、饮水等。

1.2.6.2 针对“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这一真因,制作无创呼吸机面部保护垫。面部保护垫选用透气、柔软的全棉绒布,形状上契合无创呼吸机面罩,适合患者不同脸型,垫与面罩和皮肤之间,能有效缓冲面罩对局部皮肤的压力,从而有效减少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保护垫还可以改善患者舒适度,增加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

1.2.6.3 针对“青年护士未做宣教”、“未指导正确排痰饮水及呼吸方法”、“未培训如何指导患者正确排痰饮水等”3项真因,优化培训方法,提高青年护士沟通及健康教育能力。①制定相关培训计划,着重培训如何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咳嗽、 排痰及饮水等,并进行考核。②制定一对一带教计划,实施床边教学,传授沟通技巧,提高青年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正确指导患者如何排痰饮水及呼吸方法等。③结合中医穴位扣背排痰,指导患者穴位按摩,预防并发症。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中;膏肓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以上背部各穴位在扣背时可重点叩击,频率稍快,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足三里穴位点按方向为顺时针,每天一次,按揉20下左右,力度宜轻,频率宜缓慢。经常扣背按摩可改善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并有补中益气的功效。④健康宣教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需要,逐步渗透,并及时反馈,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 效果评价

①活动前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次÷无创机械通气人次)×100%。②无形成果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通过圈员对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QCC手法运用、积极性8个方面进行调查,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③品管圈活动后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 果

活动前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见表3。

活动后目标达标率=(14.3-57.8)÷(17-57.8)×100%=106.6%,进步率=(57.8-14.3)÷57.8 ×100%=75.3%,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表2 活动前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

表3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

3 讨 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护士职业价值

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圈员主动学习无创呼吸机相关知识,包括参数设置、日常消毒维护等,专科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得到专业化照顾,充分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满足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

活动开展前,无加强沟通的辅助工具、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等原因导致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高。活动开展后,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表2显示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主自发参与工作,使圈员有更多自主权和管理权。在活动中,护士全程参与,按照自己拟定的方案共同解决问题,激发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且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等基本工具,从寻找护理问题点着手,层层剖析,从诸多因素中找出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和实施对策,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将护理管理延伸到临床一线护士,提高了科室的团队精神及管理水平。

4 小 结

品管圈活动为降低慢阻肺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促进护士主动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护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故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能进一步规范护士使用无创呼吸机,降低无创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开展与推广。

[1] 翁慧雯,卢桂芳,李春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6):101-102.

[2] 钮善福.慢性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4):236-237.

[3] 吴小玲,陈 娟,陈 姣.无创呼吸机防护垫的研制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71-372.

[4] 李琳凤,张 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本文编辑:王 琦

R563.8

B

ISSN.2096-2479.2017.03.164.02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