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2017-04-01 14:36钟韶萍马英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几率压疮针对性

钟韶萍,吴 鑫,马英东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手术区,广东 珠海 519000)

介入治疗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钟韶萍,吴 鑫,马英东

(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手术区,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手术中,患者皮肤压疮预防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平均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为预防患者出现皮肤压疮,A组在治疗中配合基本护理,而B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配合不同的护理后,A组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是44.44%,B组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是6.67%,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对患者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皮肤压疮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保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皮肤压疮;预防;护理效果

在临床中,压疮又被叫做褥疮,主要是指患者的局部组织在长时间的受压状态下出现持续性的营养不良以及缺血缺氧后,使得该部位的皮肤发生溃烂,甚至坏死[1]。通常情况下,手术患者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较高,特别是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合并的基础类疾病较多,加之手术的时间长,导致患者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大幅度升高,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当中常常会配合一些预防压疮的护理服务。我院对收治的介入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皮肤压疮护理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及结果作如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将其平均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其中,A组女20例,男25例;年龄27~87岁,平均(68.0±10.0)岁,介入术时间(3.5±2.0)h,术中配合基础护理。B组女22例,男23例;年龄19~67岁,平均(55.5±6.5)岁,介入术时间(3.4±2.1)h,术中配合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A组:45例介入术患者均接受基础护理,术前展开有效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介入手术的了解,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状态配合治疗。同时在术中护士与主治医师积极配合,及时观察患者的机体变化情况,并且做好保暖工作,如果患者出现任何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行对症处理。

(2)B组:45例患者在A组基础护理的同时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护士做好一切手术前的准备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同时合理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其中湿度大约为50%~55%左右,温度大约在22℃~24℃左右,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在展开予全麻前,护士还需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摆放护理,协助患者选取最佳的手术姿势后对其皮肤情况加强检查,如果患者的骶尾部出现皮肤发红,或者即将破溃则先在该部位贴上溃疡贴,以保护该处的皮肤。护士协助患者平卧位后,要将医用枕垫分别置于背部及枕部、骶尾部,然后对患者手术部位之外的皮肤进行保暖。②在手术开始之前,护士要详细观察患者的受压部位,采取粘贴专用的保护膜,以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方式长时间受压后引起压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A组与B组患者发生皮肤压疮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术中配合不同的护理后,A组45例患者中出现皮肤压疮20例,分别是骶尾部10例、背部6例、足跟部4例,发生率是44.44%;B组45例患者中出现皮肤压疮3例,分别是骶尾部1例、背部1例、足跟部1例,发生率是6.67%,B组术中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介入手术患者而言,其发生皮肤压疮的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即:第一,患者介入术需要较长时间,在此过程中患者均保持同一种体位,导致受压部位的皮肤组织容易发生变形而阻断血管的血流,进而使得局部的皮肤发生了缺氧、缺血症状,使机体大分子物输入与输出失衡进而引发皮肤损伤,最终增加了压疮的发生率;第二,介入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较高,患者在深度麻醉中肌肉呈现出松弛状态,而受到垂直压力时引发了压疮;第三,在手术中需要视野充分暴露,因此患者的背部需要垫高,此体位下机体的重量多集中在背枕部以及足跟部,导致这些部位受到的压力增加,进而发生压疮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因此,在手术期间,往往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机体的受压状态,降低压疮发生[3]。

在实际护理中,术前常常需要对患者的皮肤状态进评估,然后充分掌握其各器官的功能状况,然后制定一套针对性的预防压疮护理方案,可大大降低术中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在此组研究的结果中,两组术中配合不同的护理后,A组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是44.44%,B组发生皮肤压疮的几率是6.67%,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介入手术患者而言,术中加强针对性的预防压疮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皮肤受压状态,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1] 陈 沅,王 维.手术压疮防护记录单在患者术中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5,15(02):39-42.

[2] 叶小莉.全面护理模式对预防术后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497-1498.

[3] 李文清,陆 颍,郝献芳.心脏介入治疗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33.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50.108.01

刘欣悦

马英东

猜你喜欢
几率压疮针对性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Can you answer?
晒后修复SOS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