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疗效研究

2017-04-01 14:36宋宁娟陈珊珊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穴位

王 莹,宋宁娟,陈珊珊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28)

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疗效研究

王 莹,宋宁娟,陈珊珊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28)

目的分析研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组接受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观察护理状况,如胎便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胆红素降低状况等,并对比。结果对比护理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光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应用到新生儿黄疸中,可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指数,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护理;新生儿黄疸;中医穴位按摩;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指数对其所带来的危害,受环境和机体等因素影响,某病理状况下或针对早产儿,胆红素指数比生理性黄疸上限低则存在胆红素脑病危险,祖国医学认为此疾病因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等因素造成[1-2]。此研究分组研讨150例患儿,意在分析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黄疸时间11 h~25 d,平均(8.3±3.1)d,体重(3689±497)g,血清胆红素指数(257.6±18.9)umol/L,早产儿27例,足月儿48例;研究组男44例,女31例,黄疸时间为11.5 h~25.4 d(8.2±2.9)d,体重为(3689±498)g,血清胆红素(257.8±18.8)umol/L,早产儿26例,足月儿49例。两组研讨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新生儿抚触护理,抚触时可用按摩油,新生儿沐浴后可给予按摩,此时房间温暖,全身处于放松时,可为抚触开始的暗示。按摩可达到滋润皮肤的作用。放松婴儿,可从接触其身体的方式,消融其忧虑和思想压力。各护理人员开始给予抚触前,需放松自己,以便更好的投入工作中,按照新生儿年龄确定抚触力度。

研究组接受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新生儿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方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划笑脸、分推膻中、顺时针摩腹划半圆、抓捏双上肢、推六腑、清脾经、清肝经、揉二马、揉外劳宫、抓捏双下肢、按涌泉、捏脊、拿捏肩井穴。

1.3 指标判定

记录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指数、黄疸持续时间、光疗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指数、黄疸持续时间、光疗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对照组:(93.1±18.6)umol/L、(7.2±2.4)h、(4.1±1.4)d、(61.7±2.2)d、(17.8±2.9)h,研究组:(94.2±20.5)umol/L、(6.1±1.8)h、(6.4±2.7)d、(34.8±1.6)d、(11.2±1.1)h。对比护理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光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指新生儿时期,体重聚集胆红素而发生黏膜、巩膜、皮肤黄染。临床可将新生儿黄疸分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3]。此疾病一般发病于出生后3 d左右时,大约1周左右则可自行消退,此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给予相应治疗。若症状8 d左右还未消退,且有逐步加重等症状,则将其称为病理性黄疸。颅内出血、酸中毒、脱水、便秘、缺氧、饥饿等因素均可加重新生儿黄疸症状[4]。抚触其肌肤对其发育和生长有促进作用。解开其衣服,腹膜裸体属于值得鼓励的方式。抚触时给予按摩油,对在其皮肤上平滑移动婴儿衣服存在有利作用,让其可连续、稳定、长距离的按摩,降低摩擦力。且按摩油对皮肤有滋润效果,减轻或避免皮肤干燥。加之穴位按摩护理,针对其病症特征揉按其穴位[5],行“泄”效果,健脾,并可提升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得到改善,平衡阴阳,提五脏六腑之气,和内服药物对比,很好的避免了药物所带来了较多不良反应,确保其安全可靠,增强体质,调理脏腑,且取穴为外劳宫、六腑、脾经、肝经、二马等有疏泄肝胆泄热、清热利湿等作用。而此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接受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干预,从其护理干预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一次排胎便时间等指标上,也同时证实所采用方法的优势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应用到新生儿黄疸中,可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指数,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1] 张慧君.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02,204.

[2] 王 琳.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21-722.

[3] 华 珍.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09.

[4] 李 惠.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0):291-292.

[5] 张中祺.穴位按摩祛病大全集,超值白金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01.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50.140.01

刘欣悦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穴位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