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血橙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与政策建议

2017-04-04 01:28林冬生张耀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血橙资中销售

林冬生,张耀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资中血橙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与政策建议

林冬生,张耀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目前,资中血橙产业正进入一个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针对市场建设滞后、品种退化问题突显、销售体系和产业体系发展不足、融资困境限制等问题,资中血橙必须要转变以产品为导向的产业开发模式,将产业发展重心调整到市场规范建设、产品结构调整、销售体系和产业链的完善方面。

资中;血橙产业;挑战;政策建议

资中县享有“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的美誉,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血橙种植基地。资中县血橙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是四川省最早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对全省血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目前,四川省血橙产业正进入一个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及发展规模的扩大,市场建设滞后、品种退化问题突显、销售体系与产业体系发展不足以及融资困境限制,是资中血橙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的主要挑战。因此,必须要转变以产品为导向的产业开发模式,将政策支持重心调整到市场规范建设、产品结构调整、销售体系和产业链的完善中来。

1 资中血橙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资中县政府大力引导和扶持血橙产业的发展,使血橙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综合分析,资中血橙产业发展呈现出如下3方面的发展态势。

1.1 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资中血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资中县血橙栽种面积已达到1万hm2,产量达到8万余t,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5%和23%,2015年产值已达2.4亿元。资中县的血橙种植面积占全国栽种面积的80%、四川省栽种面积的90%,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血橙生产基地。资中血橙一般于次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为最佳采摘期,新改良的晚熟品种可以延长到次年4月采摘,产量可达2000kg/667m2。血橙初加工水平得到提升。2012~2014年实施农业部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共建成各种规模贮藏库84座,贮藏能力达4985t,占血橙总产量的6%左右,现已形成10条血橙初加工生产线,年处理血橙达4万余t,占血橙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道路、灌溉水利、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壮大。育苗、种植、营销等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协调作用不断增强。

1.2 鲜销为主且市场较为单一

目前,资中血橙在销售上主要是鲜销。果品鲜销量占销售总量的80%左右,而果品初加工率仅占50%,且仅20%果品用于深加工。缺乏对产品的深度开发,致使血橙市场品种单一,产业链较短,难以获得产品附加值,也使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受到限制。就销售市场而言,资中血橙销售市场较为单一,其中,70%以上的血橙被销往北方市场,而南方市场一直未能有效打开。

1.3 电商销售渐进发展

自2015年资中县被批准为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县开始,资中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推动“资中血橙”品牌的打造。资中县从物流配送、平台搭建、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入手,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血橙的网络销售,构建“基地+站点”体系,打造电商基地1个,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33个,在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效。2015~2016年血橙销售季,日均网销“资中血橙”超4000件,总量达100万kg,平均售价提升68%。调研发现,电商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资中血橙渗透进入南方市场,极大地提高了血橙销售能力。

2 资中血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调研发现,尽管目前资中血橙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市场建设、销售体系、产业链延伸、融资等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2.1 市场无序竞争、品牌混乱导致产品收益低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由于各经营主体之间的组织联结仍较松散,尤其在传统小农户仍占有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交易成本大,农户之间同质竞争,恶性杀价,存在农户早摘现象,使得市场秩序混乱。对此,为规范市场、提高资中血橙的市场竞争力,资中市在2015年组建了资中血橙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二是公共品牌使用的负外部性。农产品品牌具有地域性和公共物品的特征,无论是传统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没有动力去建设区域性农业品牌,也难以承担公共品牌建设的重任。同时,在农产品品牌的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品牌形象的破坏,加之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由于技术、管理上的差别,导致产品质量和标准难以统一,这些都大大阻碍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2.2 品种退化现象初步显现

目前,资中血橙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开始表现下滑趋势。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血橙现有品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性加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中高端消费群体的日趋庞大,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不断的变换,市场需求正趋向于品牌个性、生态有机和契合现代消费方式的方向发展。而资中血橙的产品升级开发明显不足,尤其是前期开发的资中血橙,由于技术粗放和管理低效,普遍品质较差。二是品种优势逐渐下降。资中血橙本身营养价值极高,但面临着红玉血橙、脐血橙、摩洛血橙等同类品种的竞争,同时,全国其他地区还在不断进行柑橘品种的改良。调研发现,迎合最新消费需求,甜分高、易剥皮的,而尚未推出市场的柑橘品种已有数个。资中血橙若不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加速对品种进行更新,也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2.3 销售市场体系建设不足

随着资中血橙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存在2方面的问题:一是流通环节较长,生产主体的利润空间被挤压。资中血橙的主要营销渠道是通过农村经纪人或专业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收购后销往省内市场和北方市场,血橙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历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环节,存在流通环节过长、交易成本高、农户议价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现代物流体系与营销模式发展迟缓。目前,血橙的电商销售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初创阶段,还面临着物流成本高、运输损耗大的问题,规模效应发挥不足。同时,电商销售只是针对细分消费市场中的中高端消费群体,难以满足大量的、品质不同的产品销售,因此,电子商务还难以成为资中血橙进行市场拓展的中坚力量。总体上看,血橙的销售市场体系建设还需要实现销售模式的拓展,电子商务直销等现代营销模式发展还有待优化,需要进一步打造创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现代营销模式,以确保市场空间的稳定。

2.4 产业链亟需延伸

资中血橙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但是,产、加、销体系不健全,仍然是其巨大市场风险的根源之一,亟需通过打造全产业链防范产业的大起大落,以此巩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产品端贮藏技术和能力需要提升。包括需要加强包装和贮藏技术研发和推广,进行气调库等贮藏设备的建设,提升血橙保鲜能力和仓储容量,使之同步适应血橙种植规模的扩大等,避免出现大量鲜果在成熟期集中上市的“谷贱伤农”现象。二是产品加工能力需要提高。目前,资中并无大型血橙龙头加工企业,产品深加工率低,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同时也使得市场风险不能有效分散。因此,应引导建设相应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加工水平。

2.5 融资困境成为发展障碍

血橙产业处在发展上升期和转型关键期,有较强的融资需求。但是,当前资中面临两大融资困境:一是投融资缺口较大。结合当前资中血橙生产投资来看,首先,资中血橙规划发展目标是建成1.33万hm2的规模化种植基地,现已建成1万hm2,还要扩大的种植面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支持。其次,针对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形态,一部分业主表露出了较强的愿望,但目前受制于前期资金投入的不足。再次,血橙产业的发展仍需要后期追加投资,包括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二是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推动迟缓。目前,资中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质抵押贷款还未正式铺开推行,土地还未成为撬动融资的“金钥匙”。此外,农产品收益权质押担保融资等形式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短期难以提供贷款服务。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 推进资中血橙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资中血橙产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认识资中血橙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对政策导向和推进举措进行调整,加强市场建设和销售体系的完善,打造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血橙产业发展水平。

3.1 规范市场运行

一是提升血橙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合作社对农民的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现有血橙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和改造,支持建立和完善果农协会、运销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合作组织为重要“抓手”,对农民的短视行为进行约束。二是正确引导果农的销售行为。组织工作人员举办血橙市场营销培训会、制作横幅标语等方式,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帮助果农认清血橙产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努力消除果农的惜售、抛售和早摘等行为。三是采用金字塔形的产品销售结构,避免价廉质低的农产品依靠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冲击优质高价农产品。针对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产品品质存有差异的状况,将不同品质的产品定位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区域。引导普通农户瞄准金字塔底的低端消费市场,鼓励合作社和公司生产的高质农产品不断开拓金字塔身的中端消费群体和塔尖的高端消费群体。四是建立资中血橙产业市场预警机制,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在供求平衡压力加大和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产销衔接,就血橙生产、供应、消费等进行信息预测预报,建立高效精确的预警机制。

3.2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一是建立品牌管理主体,健全区域品牌管理机制。政府要将品牌构建和维护的任务落实给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在对品牌进行有序管理的作用。二是政府要加大公共品牌和建设力度。积极申报“资中血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品牌宣传、产品推介活动,提升资中血橙品牌的影响力。三是鼓励企业和合作社打造自由名优特色品牌。在统一区域品牌之下,瞄准细分市场,按照“区域品牌(主品牌)+企业品牌(子品牌)+产品品牌(子品牌)”的差异化组合,实现对消费群体的交叉覆盖。

3.3 优化产品结构

一是要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针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导向,利用资中县的比较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出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血橙品种。二是要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进一步健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校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完整、高效的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品种的改良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与市场情况的变化相适应。三是进一步要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实现融合发展。因势利导,依托现有血橙果园,助推乡村旅游、血橙博览、生态度假等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为有意愿发展农业新业态的业主提供融资、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四是要平衡“早、中、晚”熟上市品种,适当增加早熟和中熟品种,避免血橙成熟期集中上市导致“增产不增收”的危险。

3.4 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

一是改进销售模式。通过引入直销、电商、连锁店等现代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销售能力,争取打入南方市场。二是进一步落实电商扶持政策。通过重点扶持几家实力强、资质好、信誉好的物流企业,并使之相互竞争,降低物流成本,控制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耗。三是要完善产业体系。引入龙头加工企业,拓展多层次产业加工,延伸资中血橙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采后处理和贮藏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加大鲜果商品化处理,延长鲜果上升时间,避免鲜果集中上市所带来的销售压力。

3.5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一是促进农村金融机制创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抵押融资贷款。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发挥财政贴息贷款和农业信贷担保、农业投资担保的作用,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农民自有并真正为农户所用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二是要落实农业保险扶持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研究制定提高农业保险标准的办法,鼓励保障产品和服务创新。

猜你喜欢
血橙资中销售
意大利:西西里血橙遭受风暴损失严重
留在枝头的甜美
四川资中话本字考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图说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名城资中 血脉香橙 中国·资中第二届血橙节开幕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橙”心“橙”意,DQ迷你暴风雪全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