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株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2017-04-04 03:12盛春鸽王延锋潘春磊王金贺刘姿彤张鹏于海洋董雪梅
食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褐斑病平菇病斑

盛春鸽 王延锋 史 磊 潘春磊 王金贺 刘姿彤 张鹏 于海洋 董雪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平菇在我国广泛栽培,产量居于第一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食用菌之一[1,2]。细菌性褐斑病是平菇生产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病快,传播广,一旦发病很难控制,造成平菇减产,商品性状下降,菇农经济效益蒙受严重损失。

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ms tolaasii),该病原菌只侵染食用菌子实体的表面组织,形成直径l~4 mm的浅褐色或是深色坏死斑,严重情况下病斑遍及整个子实体表面,其感染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3 mm[3]。轻微发病时幼菇菇体生长缓慢,随着子实体的生长,病斑颜色不断变深并逐渐集结成片,成熟时个别子实体畸形。严重发病会导致子实体发黏萎缩,散发出腐臭气味。在潮湿条件下,子实体感染病原菌所形成的褐色病斑表面会有一薄层菌脓,当斑点干燥后,菌盖会发生开裂。细菌性褐斑病不仅发生在菇场内正在生长的子实体上,采摘后的食用菌子实体在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的褐变有时也与细菌性褐斑病有关[4,5]。

表1 供试平菇菌株及来源

研究以25个平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接种褐斑病病原菌,观察统计接种后感染情况,对25个菌株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病情指数的大小评价菌株的抗病程度,为日后褐斑病的研究和平菇抗性材料的选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供试菌株见表1。除平(新疆-阿勒泰)及美味侧耳2为野生菌株分离保存外,其它菌株皆为常规栽培菌株。

1.2 培养基及培养料配方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钠10 g,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 mL,121℃灭菌30 min,冷却后用于培养托拉斯假单胞菌;栽培种培养料:木屑78%,麸皮10%,稻糠10%,石膏1%,石灰1%(水适量)。

1.3 试验方法

1.3.1 病原菌菌悬液的制备和接种 将托拉斯假单胞菌划线接种于LB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48 h后,刮取纯培养物溶于无菌水制备悬浮液,将菌悬液稀释到OD450=0.7,病原菌的菌悬液要现配现用。待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平菇子实体生长至半径1~2 cm时,取制备好的菌悬液1 mL均匀涂抹于子实体表面。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接种5个子实体。

1.3.2 发病情况观察和病情指数统计 在预设环境中培养24 h后,观察褐斑病发病情况,依据子实体病变程度将病情赋值0~6,0代表无任何病变。用病情指数来表征病变程度:病情指数=Σ(各病级的子实体个数×病级值)/(调查总个数×最高级值)×100,根据公式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越大代表病变越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级值分级根据接种后病斑的颜色和形态,将发病情况分为如下6级,见图1。1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有轻微黄斑,颜色浅淡,难于辨识;2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病斑颜色浅黄,发病较轻,容易辨识;3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病斑颜色稍深,呈黄色,个别的侵入较深呈现凹陷的黄色斑点;4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病斑颜色更深,呈黄色至棕色,有的呈现黄色的凹陷;5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呈现棕色病斑,有的斑点联结在一起形成棕色暗区,有的则形成深黄色凹陷斑点;6级感病子实体菌盖上病斑呈暗褐色,周围有侵入的更深的不规则坏死斑,有的在感染处形成白色或微黄色绒毛。

图1 各病级值下的平菇子实体

2.2 发病情况统计对22℃时各平菇菌株的发病指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总体上看,通常菌盖颜色深的发病相对较重,发病情况和菌肉质地无明显联系。

表2 25个平菇供试菌株的病情指数

有研究表明,病情指数和菌株的抗性水平有一定的联系[6],病情指数越小的,菌株的抗病能力越强,本研究根据病情指数的大小评价平菇菌株的抗性,结果见表3。高抗菌株有包括灰美二号、俄2014平2、韩CB54等3个菌株,占调查总数的12%;中抗菌株有10株,包括韩CB69、韩CBS06、韩CB101等,占40%;中感菌株7株,包括美味侧耳2、豫平5号、黑平1号等,占28%;易感菌株5株,包括韩CB2、韩CB4、平(新疆-阿勒泰)等,占20%。

表3 依据病情指数划分的菌株类型及数量

3 小结

褐斑病作为平菇的主要病害之一,一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褐斑病发病的不确定性,一直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平菇免受褐斑病的威胁,鉴于此抗病品种的培育可能会成为防治平菇褐斑病最有效率、最有前景的措施之一。要选育出好的抗病品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广泛的平菇资源进行抗性评价与鉴定。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式观察统计病情指数,从而对平菇菌株的抗病性进行客观评价。为褐斑病的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褐斑病平菇病斑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平菇种植记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