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糠与苹果枝木屑栽培猴头菇比较试验

2017-04-04 03:12波段薛变丽
食用菌 2017年1期
关键词:潮菇猴头菇香菇

李 波段 超 薛变丽 陈 丽

(山西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ius)的人工栽培由最初段木栽培演变到用锯末、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等为原料的代料栽培[1],但猴头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我国目前香菇产业快速发展,香菇菌棒的产量上升。以木屑为主料栽培的香菇菌糠有机质含量为40.55%,其利用价值很高[2]。对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已有相关研究,如解文强对白灵菇菌糠栽培平菇试验得出白灵菇菌糠与棉子壳之比为6∶4时,平菇产量与纯棉子壳相当[3]。为了对香菇菌棒的再次利用,避免因燃烧或废弃香菇菌棒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降低猴头菇栽培成本。笔者进行香菇菌糠栽培猴头菇对比试验,为猴头菇生产中香菇菌糠的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①供试菌株:猴头菇920,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 g,磷酸二氢钾2 g,琼脂20 g,加水1000 mL;原种培养基配方:高粱粒90%,麸皮10%。将高粱粒用温水浸泡24 h,沥干水分后与麸皮充分搅拌均匀,装袋、灭菌、接种后待用。用高粱粒代替麸皮的好处是菌丝发满后每个高粱粒都是一个生长单元,接种到栽培种料后,有利于形成生长优势,减少杂菌污染机会,并且这种菌种不易老化。高压或常压灭菌后接种按常规方法[5]。②试验原料:棉子壳是从当地市场上购买的新鲜无霉变原料。苹果枝木屑为当年修剪的苹果树枝条,粉碎、晒干备用。香菇菌糠是用配方为苹果枝木屑78%,麸皮20%,石灰、石膏各1%[4]的培养基栽培香菇经过四潮出菇之后的废弃菌棒,去掉里外层菌袋,晒干备用。

1.2 试验配方试验设置五个配方(表1)。每袋干料重100 g。

表1 供试培养基配方%

1.3 试验方法按表1准备原料,每种配方准备1.5 kg,将石膏充分溶于水加入其它主料中,料水比为1∶1.3~1.4。将各种主料和辅料搅拌均匀,装袋(17 cm×22 cm聚丙烯袋)、每个配方平均装入10袋中,每袋装湿料约230 g(干料约100 g),121℃灭菌2.0 h。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随机接种,接种量一致。接完种后放置于25℃黑暗环境进行培养。在整个发菌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螨虫的危害,若发生螨虫为害,可采用人工诱杀或药剂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保证猴头菇顺利出菇[6]。定期观察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并记录。

将发满菌的菌袋移至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温度16~20℃进行催蕾。出菇室温度超过20℃时,可以采用大棚水冷降温设施进行降温[1],达到降低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的目的。空气相对湿度对猴头菇的生长也至关重要,根据猴头菇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情况下菇小喷小水,菇大喷大水。保证出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85%~90%。另外,每天保证一定的通风,防止出菇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产生珊瑚状的畸形菇。但不可令风直接吹向猴头菇本身,否则会使子实体萎缩,待猴头菇成熟后即可采收。

1.4 观察记录项目

1.4.1 菌丝生长情况 记录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颜色和菌丝密度。菌丝生长速率通过每5 d画线一次,计算各配方菌丝生长的平均速率。

1.4.2 子实体生长情况 记录子实体产量和品质。品质包括菌刺长短和子实体颜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猴头菇菌丝生长情况由表2可知,猴头菇920可以在所有的供试培养基上生长,但其菌丝生长情况不同。菌丝密度和菌丝颜色在不同配方上差别不是很大,总体上猴头菇菌丝在棉子壳和香菇菌糠上比苹果枝木屑上生长的浓密,菌丝更洁白。配方1上猴头菇菌丝生长最快,配方4次之,配方5最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猴头菇菌丝对新鲜的苹果枝木屑中的木质素分解较慢,同时苹果枝木屑含量过高培养基的通气性会变差,影响猴头菇菌丝的生长。香菇菌糠通过香菇菌丝的分解,改变了苹果枝木屑原有的性状,使其通气性得到改善,同时其中的营养成分经过香菇菌丝初步分解以后,有利于猴头菇菌丝的吸收利用,促进了猴头菇菌丝的生长。

表2 供试配方培养基上猴头菇菌丝生长状况

2.2 供试配方产量采收记录产量如表3。

表3 供试配方猴头菇两潮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根据头潮菇的产量得出,头潮菇配方3的产量最高,配方1次之。但配方1和配方3产量差异不明显,产量最低的为配方5(CK)。由此可见,若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只采收头潮菇,则可以选择配方3(香菇菌糠40%,棉子壳50%,麸皮8%,石膏2%),产量高,成本低。

第2潮菇的产量中配方1最高,配方2次之。其中配方2和配方3产量基本相当。产量最低的为配方4。说明配方4的营养最不丰富,出头潮菇后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基本用完。相比较配方5与配方2和配方3头潮菇、第2潮菇的差异不大。

2.3 供试配方猴头菇经济性状由表4、图1可知,在同样栽培管理条件,配方1生物学转化率最高(68.39%),其次是配方3。生物学效率最低的为配方5,若想采收两潮菇,则配方1和配方3都可以。但是配方3相对于配方1成本低,又实现香菇菌渣的再次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表4 供试配方猴头菇生物学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图1 供试配方猴头菇出菇状态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含40%香菇菌糠培养料猴头菇头潮菇产量表现出明显优势,前两潮菇产量,含40%的香菇菌糠的培养基与纯棉子壳产量差异不大。生产中利用香菇菌糠栽培猴头菇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潮菇猴头菇香菇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香菇接种三招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猴年吃点猴头菇
营养菌王猴头菇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