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2017-04-04 09:11李颖婵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收益草场牧区

李颖婵

(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监理站,河北张家口 075000)

试论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李颖婵

(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监理站,河北张家口 075000)

草原放牧是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不仅对牧民未来经济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也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牧区经营和放牧理念,寻找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新模式。

草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模式

1 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超载放牧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低于500mm,草场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畜牧业蓬勃发展,在明显改善牧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由于牧民粗放式的放牧模式,也导致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对草原超载放牧和草场退化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例如采取禁牧、轮牧、移民等措施,降低草场生态压力,初步取得了成效。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长时间过度放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修复,还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2 饲养成本增加,牧民增牧乏力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北方草原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第一产业中以畜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除了少数从事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外,饲养牲畜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而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草原放牧的规模也在同比增大。但是自2003年国家开始推行退牧还草工程以来,草原放牧面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牧民放牧成本不断上升。除此之外,饲料价格、养殖场建设成本的上涨,也给牧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单靠政府补贴很难满足牧民发展需求。

1.3 基础设施薄弱,良种覆盖率低

牧区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实现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整体上看,由于草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因此牧区分布呈现出零散化趋势,不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牛、羊等常规牲畜的良种覆盖率较低,虽然投入了较多的饲养成本,但是经济转化率低,不能为牧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许多牧民为了增加经济收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进而破坏草场,进入恶性循环。

2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2.1 发展节水灌溉草场

我们大力推广草原生态畜牧业,其目的在于寻找牧民经济收益和草场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考虑到传统畜牧业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牧民环保意识教育,杜绝以往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的不良放牧行为。其次,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帮助牧民建立起生态养殖场,或是完善节能设施。例如,针对草原地区雨水不足的问题,可以发展节水灌溉草场。目前来说,节水灌溉的形式有滴灌、渗灌、喷灌等几种形式,地方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帮助牧民建立节水灌溉设施,为牧民提供优质牧草,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

2.2 建立牧区龙头企业

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畜牧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饲养成本、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畜牧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因此,必须要借助于企业产品深加工的形式,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牧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例如,牧民可以与当地的奶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牛奶制成奶粉、酸奶、奶片等各类包装产品,这些经过包装、加工的产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要比直接销售牛奶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除此之外,地方企业也为当地牧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牧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从整体上看,草原牧区的各类加工企业虽然较多,但是基本上只能完成畜牧产品的初级加工,具有高科技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较少,地方畜牧产品的资源优势得不到体现。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地方企业应当找准自身市场定位,并在地方政府的引领下,走“企业+高校+政府+农户”的深层次合作模式,利用高校科研力量,优化企业加工技术;利用政府资源,拓展经营渠道;与农户建立“一对一”供销模式,解决农牧畜牧产品销售问题。

2.3 注重现代科技应用

以高科技为引领,生产与培育适合牧区养殖的优秀高端种羊,建立配(种)、养(殖)、(生)产、收(购)、(销)售的综合养殖销售服务体系。公司与牧户签订“合作协议”及“配种协议”,给牧户以优惠转让、租赁等方式提供种各类牲畜,并免费提供杂交、防疫等技术服务,保障牧户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减少牧户风险;通过订单高价回收杂种羔羊,以集中育肥、定点销售,获取规模效益,按股份进行利润再分配。

优良品种决定了草原放牧畜群的数量。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是高效畜牧业的核心。畜群数量的减少、饲草料营养转化的提高,就可能大幅减轻草原生态压力,达到以生态优先发展的草原生态畜牧业的目标。良种选育与培育是最关键的环节。以克隆技术、分子标记、遗传修饰技术为引导,以母羊同期发情技术、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为主导,辅以羔羊高效育肥技术疾病防疫技术,全面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3 结语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全面推广,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国内草场过度放牧的问题,同时又不至于损害到牧民原有的经济利益。从应用现状来看,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草原地区基础设施、牧民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式在推广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阻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做好引导、支持工作,通过试点、推广的形式,使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尽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李文钧.与锡盟开展“水煤合作”提高赤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研究[J].松洲学刊,2013,(2):30-34.

[2] 苏日歌,张利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J].北方经济,2013,(7):53-55.

李颖婵(1981—),女,本科学历,畜牧师,研究方向:草原畜牧。

猜你喜欢
经济收益草场牧区
祁连草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竞争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分析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雪峰下的草场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政府经济行为弥补道德缺位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