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在当前畜牧业生产中的危害及对策措施

2017-04-04 09:11任丽娟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兽药畜禽危害

任丽娟

(云南省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昌宁 678100)

兽药残留在当前畜牧业生产中的危害及对策措施

任丽娟

(云南省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昌宁 678100)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使用兽用药物后造成动物机体以及动物产品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兽药残留主要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本文从兽药残留的产生,对养殖业、公共卫生及环境的危害几个方面论述了兽药残留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畜牧业发展;兽药残留;控制措施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1 使用兽药不合理

兽药用药种类、使用方法、用药剂量和用药部位不科学,都会造成药物残留。①药物种类不同:吸收率高的药物易残留,抗生素中四环素在消化道吸收率最高,磺胺类药、喹乙醇的吸收率一般要高于抗生素,残留问题就较为突出。②使用药物的方法:不同的给药方法,其消除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猪1次内服75mg/kg盐酸左咪唑,休药期只需3d;若皮下或肌注,休药期需要28d[3]。③给药的剂量:应根据药物种类、特点适量给药,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和给药次数,否则会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和排泄时间。④用药部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也不均匀,血中浓度高于肌肉,内脏组织中的肾和胆汁中分布较高。

1.2 兽药、饲料添加剂市场不规范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生产中疫病较多,为了控制细菌感染,饲料添加剂中一般都加有大量抗菌药物;为了增重,有的添加激素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违规滥用药物的现象极为普遍。另外兽药生产不规范现象也很严重,兽药制剂中不注明有效成分、随意扩大实用范围的现象极为普遍,容易导致错误用药、重复用药,增加药残量。

1.3 滥用抗菌药物

许多养殖户,畜禽一旦发病,就大量投用抗生素、磺胺药等抗菌药物,常常几种抗菌药同时使用,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有时一种药物短暂使用 1~2d 后,马上改用其他药物,不能达到有效疗程。

1.4 饲养户不懂得休药期

休药期是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休药期的规定不是为了维护动物健康,而是为了使供人食用的动物组织或产品中存在的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残留可逐渐消除,直至达到安全浓度,对人体无害。许多农户对即将出栏上市的畜禽依然用药,使肉品中药残超标。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1.5 动物用药品标示不当

有些药物标签上(标签及说明书)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残留;或者是饲养户不按标签上用法使用,造成药物残留。

1.6 不合法兽药或药物添加剂流入市场

目前因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养殖业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及不合法兽药或药物添加剂,造成药物残留。

1.7 食品加工环节监管不力

食品产业链中,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药物残留监测工作有所忽略,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2 兽药残留的危害

兽药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家畜产生急、慢性毒性反应,引起细菌耐药增强,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性危害,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危害。

2.1 对人体的危害

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各种慢性,蓄积性中毒,“三致”作用,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激素样作用。人长期摄入含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造成兽药在体内蓄积,导致各种器官的病变,产生慢性中毒。

2.1.1 过敏和变态反应。在诸多用于治疗兽药或含兽药添加剂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磺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四环素类能引起变态反应:青霉素的代谢和降解产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致敏作用。当这些抗菌药物残留于畜产品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使部分敏感人群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接触同类抗生素时,这些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过敏反应。

2.1.2 毒性作用。在许多动物性饲料中添加有亚治疗量的兽药,这些药物通常可以产生慢性、蓄积毒性中毒反应及潜在“三致”作用。

2.1.3 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给动物长期使用亚治疗量的药物后,可使动物机体内的菌群产生耐药性,这些耐药菌株的耐药质粒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和生态系统中的细菌中相互传递,使人和动物体内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一些感染性疾病无法有效控制,造成疾病恶化。许多研究显示,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可使人胃肠道内的部分敏感菌受到抑制,致使菌群平衡破坏,有些条件性致病菌趁机繁殖,或使体外病菌易于侵入,导致疾病发生。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同样造成人与药物的长期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据有关资料报道,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已产生了严重的细菌耐药现象,使用剂量已经是药物刚上市时的几倍或几百倍。

2.2 对养殖业发展的危害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够抑制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甚至导致动物发病或死亡。滥用药物,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动物内原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同时增加体内药物残留量,不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同时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收益减少。近年来,我国畜禽产品因兽药残留超标,已严重制约了出口贸易,给养殖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3 兽药残留对公共卫生及环境的危害

由于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将抗生素当成预防药来使用,在饲料中过量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或动物用药后,药物以原药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出,残留于周围的环境中,而绝大多数药物都具有生物活性,这些药物可造成土质和水质恶化,长期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排到环境中,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强。破坏人类和动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环境的恶化又会诱发人和动物的疫病。链霉素、土霉素可以在环境中蓄积,并被植物的根吸收,在植物中保留很长时间的抗菌活性。其他的抗菌药物如林可霉素、泰乐菌素还能引起环境中的耐药沙门氏菌的数量大增。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残留,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抗寄生虫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少,大部分以原形从体内排出,在动物粪便中能保持8周左右的活性,进入环境后,具有杀虫活性,对土壤线虫、环境昆虫等有杀灭作用,对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3 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兽药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药物残留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问题和如何生产安全畜产品,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

3.1 改善饲养环境,发展生态养殖,提倡福利养殖,减少兽药使用

用药只是养殖终端环节的补救措施,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措施。养殖者应改善饲养环境,做到健康养殖、福利养殖;推进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减少畜禽发病概率。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养殖、福利养殖,并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减少兽药使用。

3.2 普及相关知识,合理使用兽药

3.2.1 普及相关知识,转变用药思想。目前尚有不少养殖单位不注意改善饲养条件和环境卫生,把动物健康寄希望于用药。无病也用药,不但使病菌耐药性增加、疾病难以控制,同时也增加养殖成本。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养殖者的素质,转变养殖、用药观念。

3.2.2 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兽药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使用或滥用兽药、饲料添加剂,这种现象在畜禽生产中尤为严重。要严格遵照兽药使用说明,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禁止在动物休药期内屠宰,避免造成药物残留。兽药残留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真正认识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兽药在环境中残留,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3.3 造成兽药残留的问题,主要是在饲养阶段形成,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首先从源头控制药物残留,要在动物饲养、屠宰、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储藏等环节加强兽药残留的管理和监控管理制度。

3.4 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不要把抗生素当成预防药来使用,禁止滥用药和不对症下药。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提倡使用非残留或低残留的药物,使畜产品中兽药残留量降到最低或无残留。

[1] 李大军,控制兽药残留兽医行业责无旁贷[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1):75-76.

[2] 刘利强,杜娟,白永强,等.肉品中兽药残留的现状及对策[J].肉类研究,2005,(9):35-38.

[3] 刘茹.浅谈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8):71-72.

任莉娟(1972-),女,大专学历,兽医师,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王文庶(1960-),男,大专学历,高级畜牧师,长期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兽药畜禽危害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