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2017-04-04 09:11鹿胡刚安木曼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种猪猪瘟猪场

杨 光 于 江 鹿胡刚 安木曼

(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蓬莱 265608)

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杨 光 于 江 鹿胡刚 安木曼

(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蓬莱 265608)

猪瘟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第一大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猪瘟流行特征的变化、猪瘟的病理变化、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的原因及防制策略,为猪瘟的免疫监测及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猪瘟;流行现状;防控策略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1]。

1 病原学及诊断方法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0或pH>11.0可灭活;对乙醚、氯仿、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40~50 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病毒囊膜有55和46KD两种糖蛋白,核衣壳则由36KD蛋白质构成。

当前,对猪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其中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但只能测出抗体水平高低,被检血清在4log2以上者为免疫合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检测猪瘟强毒抗体;免疫荧光试验可检测猪瘟强毒抗原,对检出隐性携带猪瘟强毒猪、净化猪瘟有重要价值;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准确可靠,试验条件要求不高,但费时费事[2]。

2 近年来猪瘟流行特征的变化

2.1 流行时间的变化

现在猪瘟一年四季均发,以春、秋为重。急性暴发时,先是几头猪发病,往往突然死亡。继而病猪数量不断增多,多数猪呈急性经过和死亡,3周后逐渐趋向低潮,病猪多呈亚急性或慢性,如无继发感染,少数慢性病猪在1个月左右恢复或死亡,流行终止。

2.2 流行形式的变化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性的散发性流行,发病特点及病原的毒力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通常3~4年1个周期,疫点明显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或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个猪场。在形式上类似寄生虫病的疫源地,流行速度缓慢,但呈周期性或阶段性反复发生,突出表现在母猪产仔阶段。

2.3 流行病型的变化

在发病特点上,出现了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和无名高热,甚至隐性猪瘟。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潜伏期及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多呈散发,育成猪及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耐过,时常在表面上已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中发生。病理变化不典型也不完整,以至于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同时出现了CSFV的持续性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在出现上述种种现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同时表现出常理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并造成目前国内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在病原的毒力方面,不管猪的年龄或体况如何,强毒株通常在1~2周内致死感染猪;毒力中等或较低的毒株则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和仔猪的先天性感染[3]。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瘟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7d,短的2d,长的21d。根据病情和病程,近年来猪瘟在临床症状和特征方面表现为6种病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持续感染型和复杂感染型。

猪瘟发病初期,一般只有少数猪只表现症状。感染猪最初呈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行对迟缓,体温升高等现象,血液中白细胞球减少,病猪眼部因结膜炎而有大量分泌物,严重者眼脸完全黏住。保育后期猪只,呈现消瘦,被毛粗乱,并推挤在一起。

患病猪高热、畏寒,皮肤潮红,皮下点状、斑状出血,喜聚集成堆。宏观病变,脾脏梗塞,肾脏结节,淋巴结皮下出血,胸腺萎缩,直肠、盲肠溃疡[4]。

4 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的主要根源

猪瘟是规模化猪场需要首先防疫的重要的基础性疫病之一。目前很多猪场,虽然免疫了猪瘟疫苗,但仍出现免疫失败现象。大量研究资料可以表明,我国猪瘟长期持续存在的根源及发生、持续流行的过程可以总结描述为以下五个阶段:

4.1 传染源形成阶段

即无猪瘟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进了带毒种猪或带毒精液、带毒育肥猪或其他带毒物品,或出现猪瘟发病死亡猪,由此形成猪瘟传染源。

4.2 持续感染带毒猪形成阶段

持续带毒种猪群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不同致病性的猪瘟病毒直接感染造成。第二种途径是: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会干扰猪瘟疫苗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形成持续感染带毒猪。

4.3 带毒传播阶段

猪瘟持续感染带毒猪主要通过配种、胎盘垂直感染或水平感染等三种方式和四种途径传播猪瘟病毒。四种途径是:一是通过带毒种公猪经交配或人工授精带毒精液感染传播给母猪,使之成为带毒母猪,后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二是直接通过带毒怀孕母猪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三是通过带毒后备母猪群形成带毒种猪群,再经怀孕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四是通过接触污染环境等方式水平传播。

4.4 流行阶段

猪瘟流行可分为经垂直传播仔猪先天性感染流行和水平传播仔猪后天感染流行两种方式。前者可产生两种临床形式:一是先天带毒无症状存活型,即仔猪先天带毒成为免疫麻痹猪,此类猪无任何猪瘟临床症状,外表健康、存活。二是先天带毒发病型,即临床上出现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产出带毒死胎、木乃伊、流产胎儿、弱胎或外观健康的带毒仔猪,存活仔猪很快死亡,其污染物通过水平传播方式使疫病流行,上述所有带毒猪及污染物均可成为此阶段造成疫病流行的传染源[5,6]。

4.5 恶性循环阶段

一方面带毒猪的存在污染环境,造成猪场长期持续存在传染源,不断形成新的水平传播感染猪;另一方面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种猪一旦作为后备种猪群培育,即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自然持续感染带毒猪体内的猪瘟病毒至少可以带毒339 d,甚至终生带毒。上述两类猪瘟临床上始终无任何猪瘟症状,但可水平传播感染同居猪或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是危险的传染源[7]。

5 防制策略

关于猪瘟的防控,最好的措施是实现猪瘟的净化。现代猪瘟防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完整、周密的全国猪瘟防制计划和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真正实现防制猪瘟的目标[8]。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5.1 阻断传染源

一旦暴发并确诊为猪瘟感染,应迅速对猪群进行检查,隔离和扑杀病猪,扑杀和死亡的猪只应经高温煮透、焚毁、深埋等严格措施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处理,禁止场内物品、用具的混用和人员的随意流动,加强定期消毒;对全场猪只进行2~4头份猪瘟疫苗紧急接种;随后根据需要执行定期检疫淘汰带毒猪[9]。

5.2 常规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当前我国防制猪瘟的主要手段。现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是世界上公认安全有效、没有残余毒力的疫苗。对于仔猪一般于20日龄和60日龄各接种1次疫苗,种猪在每次配种前免疫1次。免疫接种可抵抗自然感染,72 h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35 d后用猪瘟弱毒单抗可测出有效免疫抗体,对断奶猪的免疫期可达1.5年,免疫力为100%。

5.3 采用超前免疫

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应采取乳猪超前免疫。根据猪瘟免疫监测结果,设计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下面推荐几种免疫程序,供参考:(1)在已发生猪瘟的猪场,乳猪要超免,即出生后先注射猪瘟疫苗,剂量为2~3头份/头,2 h后吃初乳。50~60日龄二免或根据抗体检测决定二免的时间。(2)在未发生猪瘟的猪场,仔猪初免可定在断奶时,剂量为3头份/头,50~60日龄时二免,剂量为4头份/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三免。(3)如果过去发生过猪瘟,初免可定在20日龄,剂量为3头份/头,二免在45~50日龄,剂量为4头份/头。

5.4 做好免疫监测

多年来,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来防控猪瘟,已取得较大成果,猪瘟大面积流行得到控制。但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发现,猪瘟仍是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猪瘟抗体检测在防制猪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建议规模化猪场建立猪瘟免疫监测,作为制度定期进行[10]。抗体检测能客观地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指导猪场合理科学免疫,还能检查免疫的效果,避免因疫苗质量和其他疾病干扰导致猪瘟免疫失败。另外,发病猪场也可用抗体检测来指导猪瘟的紧急免疫,并检查免疫效果。猪瘟抗体检测已在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猪瘟抗体监测可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重复效果好,数据准确,可以在基层应用[11]。

[1]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杜学松.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J].养猪,2008,(5):65.

[3] 易延彬,张清洁,杜松献.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5):17-18.

[4] 易延彬,张清洁,杜松献.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5):17-18.

[5] 斯特劳B E,阿莱尔S D,蒙加林W L,赵德明,张中秋,沈建忠(译).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325-335.

[6] 邓发清.猪瘟波浪式流行规律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04,23 (3):48-49.

[7] 邱骏,姜杰,刘亚东,等.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J].2007,2:34-36.

[8] 陈轶霞,魏润生,韩庆彦,等.集约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与防制对策[J].中国兽医科学,2001,(6):41-43.

[9] 谢志勤,谢芝勋,廖敏,等.RT-PCR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畜牧与兽医,2002,(11):11-14.

[10] 陆文俊,黄夏,赵国明,等.广西部分种猪场猪瘟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2,34(7):26-27.

[11] 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82-386.

安木曼(1985—),女,硕士研究生,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疾病诊疗和畜牧养殖新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种猪猪瘟猪场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