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生猪过程中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017-04-04 09:11王寿华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隔离区管理区规模化

王寿华

(四川省宣汉县黄石乡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6163)

规模养殖生猪过程中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王寿华

(四川省宣汉县黄石乡畜牧兽医站,四川达州 636163)

对于生猪规模化养殖而言,养殖过程中对疫病的防治是确保生猪健康成长、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影响生猪养殖期间出现疫病的因素较多,在防治上也应具有针对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猪养殖常见的疫病类型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常见疫病;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来源首先与猪本身免疫力相关。若饲料喂养不当、生活环境较差,猪自身免疫力会有所下降,无法达到抵抗疫病效果;其次与传染途径相关,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有害物质会逐渐渗入生猪体内导致病毒感染[1];最后为传染源,养殖期间寄生虫、病毒、细菌均可能造成疫病出现[2]。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的发展,生猪养殖逐渐向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3]。养殖期间疫病的出现会造成生猪食用安全性下滑甚至死亡,引起经济损失。本文以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治为主线,研究了常见疫病及防治措施。

1 生猪养殖常见疫病及问题

1.1 猪链球病

在生猪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中,猪链球病属于较典型疾病。患病初期,生猪会存在呼吸困难、体温骤降现象。通常几天内病情会明显加重,出现抽搐甚至倒地不起情况,最终致死。猪链球病至死生猪口鼻会存在泡沫状粘液,且从患病开始直至死亡仅需20多d左右。

1.2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并不罕见,由于病毒影响,生猪鼻内器官受到影响后鼻子部位会呈现出逐渐萎缩状态,面部略微变形,鼻内器官发育异常。通常呼吸道疾病会引发生猪出现综合征,在病毒影响下呼吸道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到生猪的正常呼吸功能,还会导致由于呼吸道问题出现生命活动受到抑制情况。通常在呼吸道疾病发病后,生猪表现出作息紊乱、饮食量明显下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情况,影响正常生长。

1.3 疫病爆发

若对细菌、病毒控制不当,很可能造成阶段性疫病爆发。生猪养殖疫病爆发无时间性,具有不可预测性及随机性特点[4]。在规模化养殖中,由于养殖密度较大,导致疫病一旦出现爆发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爆发率较高的疫病类型主要有猪链球病、呼吸道疾病、伪狂犬病以及猪流行感冒,通常一旦爆发便难以控制。

2 生猪养殖疫病防治

2.1 强化清洁管理

生猪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猪自身免疫力,当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和病菌时,一些免疫力较差生猪会直接出现食欲下降、呼吸不畅情况。以猪丹病毒为例,这一病毒能够在生猪体外较长时间潜伏,且即便染病后也不会立即发病,很可能造成健康生猪受到影响,在传播率上较大。将病毒有效抑制的最好方式是将养殖场彻底清洁,尤其注意生猪的排泄物。同时对生猪的饮食上也应加强清洁控制,可将抗病药物添加在饲料中,对疾病达到一定预防效果。生猪饲料器皿需定期消毒并一至两天清洁一次,确保饮食洁净。

2.2 合理选择养殖地点

规模化养殖生猪必须在养殖场的选址上合理规划与安排,养殖位置应避开住宅区及工业区,以免受到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影响。同时应远离垃圾场,避免废物和废水排放影响生猪生活环境。在生猪规模化养殖选址上应避开环境污染严重、人群密集之处,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养殖期间病毒和细菌会通过水和空气传播至养殖位置,造成疫病。另外,选址上也应避开水源保护区及风景区,避免养殖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到当地环境。

2.3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除了合理选择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地外,在养殖场内的各个功能区划分也应有所投入,避免随意养殖。在功能区的划分上可分为隔离区、生产区以及管理区。隔离区的功能在于隔离存在感染隐患和已经感染上疫病的生猪,避免其将疫病传染给健康生猪,隔离区应位于地势较低且处于下风方向区域。生产区指的是日常养殖生猪的位置,是生猪生活、活动的地方。可处于隔离区与管理区的中间。管理区指的是管理人员工作及生活的地方,应处于地势较高且位于上风方向位置。只有将隔离区、生产区以及管理区合理布局,才能够在规模化养殖中做好功能区分,提升养殖效率。

2.4 消毒及防疫

消毒管理是规模化生猪养殖期间的必要措施,消毒多采用烧碱、过氧乙酸完成,可将微生物及有害昆虫杀死。防疫则指的是对生猪的免疫疫苗接种,分为选择性及常规性两种。选择性疫苗包含选择乙型脑炎疫苗、猪链球菌疫苗、细小病毒疫苗、伪狂犬疫苗等。常规性疫苗包含口蹄疫疫苗及猪瘟疫苗两种,均为必备疫苗。防疫管理可显著提升生猪免疫能力。消毒及防疫工作均属于对疫病的预防性操作,必须加以重视。

2.5 加大硬件投入

在合理选择生猪养殖位置并做好区域划分后,应对内部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经济投入,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做好各项硬件设施的配备。在隔离区通常需建立解剖室、观察室以及隔离室。解剖室在于将已经由于疫病导致死亡的生猪加以后期研究,通过解剖了解疫病类型;观察室的功能在于观察已经染病尚未死亡的生猪,了解其临床症状,为后期疫病防治工作提供帮助。在生产区则应配备保育室、分娩室、育种室、配种室、消毒室等,确保生猪的日常生活活动。在管理区则应配备药品供应站、兽医室、饲料库、员工住房等。另外,生猪养殖区域需做好垃圾处理及废水废物排放相关设施,避免垃圾和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细菌、病菌聚集。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生猪养殖呈现出规模化状态,在数量较大的生猪聚集场地难免出现病菌及细菌。管理者及养殖者必须做好卫生工作,定期消毒、清洁并完善疫苗注射。疫病防治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非后期医治,只有在硬件设施、场地选址、定期消毒、注射疫苗等多项操作综合管理下才可达到对生猪养殖常见疫病的有效预防,保障养殖者经济效益。

[1] 谭莹,邱俊杰.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3):61-66.

[2] 偰梅花,杨培昌,李云龙.楚雄州规模化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15,(5):30-32.

猜你喜欢
隔离区管理区规模化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中国英雄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类型化与规则设计
福建省建成国内首批肉鸡无禽流感隔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