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2017-04-04 09:11
兽医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胃肠炎轮状病毒流行性

宋 磊

(十三师红星一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哈密 839108)

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宋 磊

(十三师红星一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哈密 839108)

腹泻是猪的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用的支出,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从猪常见腹泻病发病的原因,诊断,流行特点,治疗措施以及综合防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猪;腹泻病;防治

1 发病原因

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很多,其中有营养性腹泻(饲料营养不全或不平衡、消化不良、饲喂霉变以及被有毒药品污染的饲料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据分析,2012年年初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细菌(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和病毒(病原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因此,引起猪腹泻的因素是复杂的,每个养猪场要对发病时间、发病年龄、饲料以及气候环境状况等情况具体分析,找出发病原因。

2 诊断

发生腹泻的猪场应把发病严重的或者濒死期的猪送至化验室进行检验,找出发病原因,然后对症用药。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化验的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判断。1月龄的仔猪排腥臭、灰白色稀便,死亡率高,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可以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即仔猪黄白痢;若断奶仔猪突然死亡,全身水肿,共济失调,出现神经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寒冷季节大猪先发病,而后全群发病,仔猪死亡率高,伴有呕吐、腹泻、粪便腥臭,大猪少有呕吐,排水样稀粪,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早春时节仔猪先发生腹泻,呈水样黄色腹泻,母猪不发病或少发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初步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营养性腹泻多发生于仔猪断奶期,由于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过高或配比不平衡、乳源蛋白(乳清粉等)不足等引起,母猪一般不发病,仔猪死亡率也不高。

3 流行特点

3.1 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肥育猪的发病率可达100%,母猪也可感染发病。

3.2 冬季发生较多,在潮湿、寒冷和温差大的季节易暴发该病,夏季也有发生。

3.3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污染周围环境及车辆、衣鞋、用具等而传播。该病毒不耐热,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4 治疗措施

4.1 预防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卫生条件的改善、定期的卫生消毒外,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妊娠母猪在产前1个月进行免疫。

4.2 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可采取对症治疗,如静脉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或给发病猪口服补液盐。

4.3 猪病毒性腹泻治疗比较容易,通常不会造成猪死。但仔猪一般由于抵抗力弱,很可能会因脱水而死亡。猪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通常采取保守疗法,即抗菌消炎,强心补液。对大群猪可用口服补液盐自由饮水,并加入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并对饲喂进行限制,以此来减少对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如果保守疗法不起作用,个别重症猪可以进行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等,极个别严重猪可采用输液治疗。仔猪抵抗力弱,应尽早治疗。

4.4 猪病毒性腹泻大多发生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季节。通常是当年12月到第二年的3、4月份。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应做好预防,提前对所有的猪进行疫苗注射。经过注射疫苗后的猪,免疫能力会增加,因而不易受感染,从而保护猪在整个冬季免受腹泻病毒的侵害。目前常用的疫苗多为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三联苗。

4.5 在平时多用调节胃肠道菌体平衡,使用无公害的微生态有益菌比如: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复合酶制剂、生物活性肽等,改善机体胃肠道环境,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与繁殖,降低或减少致病菌的滋生,从而减少拉稀、腹泻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猪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

5 综合防控

要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经营理念,加强饲养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控。

5.1 坚持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猪只。制定科学的防疫程序,加强对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猪瘟、伪狂犬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搞好环境和猪舍卫生,定期消毒,加强圈舍通风换气,在通风换气的同时必须保持猪舍温度稳定。猪场排放的粪污和病死猪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控制日采食量。仔猪断奶时,由于突然从哺乳转为采食配合饲料,营养变化较大,仔猪容易过食,加之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引发腹泻,因此,要控制食量。母猪产后要禁食1d,产后前几天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浓度不应过高,3~5d后可逐渐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不要突然更换饲料,若必须更换饲料时应逐步进行,至少有1~2周的适应期。

5.3 加强学习,引进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饲养员自身业务素质。猪腹泻病之所以在中小猪场的发病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猪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引种、猪场建设、环境消毒、疫苗预防、药物预防及治疗等环节的处理上不够慎重,给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此外,在疾病发生时采取的措施不够得当,以致贻误治疗时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6 结语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气候、环境、养殖条件的变化,饲料不清洁、变质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数天内可危及整个猪舍或猪场。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预防主要是做好猪场防寒保暖和疫苗免疫工作。该病无特效药治疗,通常用对症疗法,给予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可减少死亡率。

[1] 刘军.黑龙江省绥棱县仔猪腹泻的调查报告[J].养殖技术顾问,2013(1):74-75.

猜你喜欢
胃肠炎轮状病毒流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